识读下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请回答:
(1)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名称。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发生什么时候?
(2)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生有何影响?
(4)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孔子是世界上公认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被后人称为 “万世师表”, 他的思想已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接受,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创办了“孔子学院”,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并名列第一。依据你学到的知识,请回答:
(1)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吗?(4分)他所创立的学派体系被后人称为什么学派?(2分)
(2)在你的学习过程中,你觉得你老师的教学方法或你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等有哪些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 (4分)
(3)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2分)
出土文物是我们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请你当一次文物讲解员,介绍以下图片文物的名称与反映的历史信息。
⑴⑵⑶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考查古代传说,帝尧的名字叫放勋。他严肃恭谨,明察是非,善于治理天下,宽厚仁和,诚实尽职,能够让贤,光辉普照四方,以至于天上地下。它能够明察有才有德的人,使同族人亲密团结。族人亲密和睦了,又明察和表彰有善行的百官,协调诸侯各国的关系,民众也随着变得友善和睦起来了。
——摘译自《尚书》
材料二 《大禹治水》是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常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家庭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记载尧主要生活在哪一地区?他“让贤”的方式历史上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大禹治水为什么能取得成功?除了治水这一功绩外,大禹的另一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
(3)尧、舜、禹的这种推选继承人的方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什么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三: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此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3)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
(4)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能从中国近代抗争和探索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场景。
材料二: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该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这又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的签订又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写出材料三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