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历史现象,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虚幻的反映,相信在在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力量,要求人们信仰上帝、神道、精灵、因果报应等。虽然有其消极作用,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认为神与人及众生都是平等的,种姓的不同是因为职业分工的不同而形成的,所以它反对将人分为等级的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它”是诞生于古代哪一国家的什么宗教?该宗教的创始人是谁?
材料二:耶稣让人们相信他是上帝的儿子,为了救赎世人的罪而降临人间。人们若按照他的教诲去做,就能在死后进入天国,获得永生,宣扬的核心思想就是对人类的“博爱”。
(2)与材料二相关是什么宗教?该宗教的经典是什么?你知道与该宗教相关的西方节日有哪些,请列举一例。
材料三:穆罕默德在犹太教、基督教和本民族原始信仰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宗教:宣扬主神安拉是宇宙的唯一真神和造物主,只有信仰安拉的人死后才能进入天堂。穆罕默德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同时形成了阿拉伯文明,对以后的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材料中穆罕默德创立了什么宗教?根据材料指出该宗教对阿拉伯地区的影响?
(4)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三大宗教中成为欧洲中世纪精神领袖的是哪一宗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你对宗教有何认识?
从17世纪到19世纪,通过革命或改革,欧洲主要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利。……
(1)材料一出自于哪一部法律文件?这一法律文件的颁布,使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材料二我拯救了濒于夭折的革命;我把它从废墟上扶了起来,并把它光辉灿烂地展现给世界。在法国、在欧洲,我注入了新思想;这些新思想是不会消失的。
——拿破仑《给儿子的遗训》
(2)根据材料二指出,拿破仑为拯救“濒于夭折的革命”并“把它光辉灿烂地展现给世界”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
俄国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
(3)你认为材料三反映的情形是否真实?并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图二图三
材料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
材料三(美国)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科技方面,英国工业界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趋严重……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成为普遍现象。
——《世界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写出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成果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比较1870年与1913年英美两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说明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四,概括导致英国经济地位衰落在科技方面的原因。
(4)从美英两国经济地位兴衰的对比中,你获得什么认识?
自2012年4月中菲黄岩岛对峙以来,南海主权争端加剧,“海权”、“海洋”、“海军”等涉海问题,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计10分)
材料一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高之国博士认为: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史证明了中国的兴衰荣辱与海洋密切相关:唐朝的繁荣、宋代的经济兴盛、明朝以后的“海禁”、清朝末期的挨打、近代海防危机和现代海洋权益之争等无一不折射出海洋对我们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
(1)请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各举一例证明材料的观点。
材料二 2009年《环球》杂志有文章称:(事件),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古代海上力量发展的高峰。……中国人真正深入思考海权问题,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外敌坚船利炮的入侵,使得相当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和官员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由此开始关注海权。一时间,中国海是力量出现了短暂的“复兴”。……改革开放后,海洋问题和海权概念,又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外界因素也成为刺激社会思想的重要动因。近30年来发生在中国周边海域的一系列事件,都使海洋、海权等问题在中国社会的热度不断升温。
(2)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中“普遍认为是中国古代海上力量发展的高峰”指的什么事件?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西方航海家的远航又指什么事件?其中,发现了新大陆的历史人物是谁?
(3)据材料二,概要指出改革开放后海洋问题和海权概念又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的两个主要原因。
材料三 2009年《国际先驱导报》有文章指出:海权观影响海洋战略,西方扩张性的海洋文化注定了对外侵略殖民的海洋政策,中国农耕文明相对内敛带有更多和平的色彩。调查发现,有79%的受调查者认为海权就是中国依法享有的海洋利益,包括在领海以及专属经济区内航海、养殖、捕捞、开采油气和矿产资源的排它性的权力,而仅有15. 9%的受调查者认为海权是控制海洋的权力。恰恰相反,西方社会则普遍认为海权无非是控制海洋的权力。
(4)据材料三,概要指出中西方海权观的主要差异是什么?据此你认为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的关键是什么?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的历程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和见证。自古以来,人类思想文化不断发展,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计12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并广招学生,大办私学,最终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了一个繁荣局面。
(1)材料一中的“繁荣局面”指的是什么?材料中“创立学说并广招学生,大办私学”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谁?
材料二: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尤其是公元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2)请你举出一项能体现中华民族创新能力的宋代科技成就。宋代科技成就主要是通过谁传到欧洲的?
材料三:某史学家在评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时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在此运动期间,意大利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诗人但丁的作品强调了人的价值和理性的伟大。体现了这场运动的核心主张。
(3)材料三中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指欧洲的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其运动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四:20世纪初期,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了,但民主共和制并没有真正实行,一批知识分子秉承西方启蒙运动的理性之光,以《新青年》杂志为阵地,发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4)依据材料四写出这场运动的名称,并列举出两位主要代表人物。
(5)材料一、三、四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影响?由此你有什么启示?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古今中外出现过一系列的革命或改革运动,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的革命或改革中曲折前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古今中外的革命或改革运动简表
人 物 |
主要事迹 |
意义或影响 |
商鞅 |
① |
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
孝德天皇 |
② |
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 |
孝文帝 |
采取汉化改革措施 |
③ |
④ |
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制定了1787年美国宪法 |
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 |
邓小平 |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
⑤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