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萃取操作时,选择有机萃取剂,则溶质在萃取剂的溶解度必须比水大 |
B.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
C.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混合溶液的液面下 |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必须转入容量瓶中 |
我国《婴幼儿服装标准》从2008年10月1日起实施,标准限定服饰中的可萃取物含量中,砷不得超过0.2 mg·kg-1,铜不得超过25 mg·kg-1,甲醛不得超过20 mg·kg-1,pH必须限定在4.0至7.5之间。已知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砷(As):75,铜(Cu):64,甲醛(CH2O):30。则2 kg服饰中所含砷、铜、甲醛的物质的量不得超过
A.5.33×10-6 mol,7.81×10-4 mol,1.33×10-3 mol |
B.2.67×10-6 mol,3.91×10-4 mol,6.7×10-4 mol |
C.2.67×10-3 mol,3.91×10-1 mol,6.7×10-1 mol |
D.5.33×10-3 mol,7.81×10-1 mol,1.33 mol |
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 |
B.比较 |
C.观察 |
D.分类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到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
B.制陶、冶金、酿酒等生产过程中,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
C.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D.我国化学家在1965年第一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为世界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
下列实验中金属或氧化物可以完全溶解的是
A.1 mol铜片与含2 mol H2SO4的浓硫酸共热 |
B.1 mol MnO2粉末与含2 mol H2O2的溶液共热 |
C.常温下1 mol铝片投入足量的浓硫酸中 |
D.常温下1 mol铜片投入含4 mol HNO3的浓硝酸中 |
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3.2 g O2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溶液中NaOH的质量是
A.16 g | B.32 g | C.64 g | D.无法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