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自古至今,东西方政治制度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发展历程,并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倘使我们说,这种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也是可以的。
——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策创新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新政体……形式也还是13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传统形式,但其实质内容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1777年的《邦联条例》是为管理新的美利坚合众国而准备的第一份文件,它允许中央政府对纯国家事务有管辖权,而将其他所有事务交给各州管理。这一安排并没有给国家政府控制诸州的足够权力,这一缺点在1785至1787年的大萧条时期变得尤其明显。面对当时的困境,联邦政府发现自身几乎束手无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我们若不着重本身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结果别人制度,势必追随他们的人事而变,我们也还得迫随而变,那是何等的愚蠢。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材料一中 “秦汉是一个大变动”指的是秦朝创立了何种政治制度?汉武帝时在思想方面是如何加强这种制度的?
(2)材料二中“一种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何种政体?该政体通过哪一法律文献得以确立?
(3)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新生的美国是通过哪一文件解决材料三中所面临的“几乎束手无策”的困境?
(4)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材料四,你能得出什么启示?(不得照抄原文)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汉朝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改革与创新是人类得以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0年,在德国的街头,这位铁血宰相(俾斯麦)偶然遇到了两群东方人:一群是日本人,一群是中国人。……那个小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翻译典籍和制度。那个天朝大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大部分在学做生意、挣钱。铁血宰相说,30年内那个东方的岛国必将成为强国,而那个东方的天朝大国必将成为弱国,后者必将受前者的欺凌。
材料二: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材料三: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1)据材材料一判断当时中日两国正在进行什么改革?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造成中日甲午战争结局的主要原因。(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为“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意义
(3)“新政”的核心和基础是什么?“新政”有何突出特点?(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新中国不仅在政治上赢得独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经济建设上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材料三:改革开放后,中国面临相对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适时制定了恰当的政策,促进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结合材料一,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图片所放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进行的两次成功的探索。
(3)材料三中“相对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指的是什么?我国为顺应这种潮流而采取的举措是什么?
(4)中华民族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民族复兴之路,有许多历史经验值得我们去感悟,请写出一条最深刻的肩示。

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图说历史】

(1)图中所示历史事件为什么能成为“二战纪念海报”的主题?
原因: (3分)
【史论结合】
材料: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兹宣告:
……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协约。
——节选自《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1月1日)
(2)据材料,概括1942年后反法西斯战争的特点。并举政治方面的史实一例加以说明.
特点:
政治:
【方法运用】亚里士多德说:“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图中所示内容是小军与小丽对于“二
战”的评价:

(3)小军与小丽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是否正确:
理由: (2分)

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中国共产党奋斗之路”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1)图1、图2是中国共产党两次重要会议的遗址,分别指出它们在中国共产党奋斗之路中的历史地位。
图1:
图2:

注: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中国共产党两次“走自己的路”分别是什么道路?
第一次“走自己的路”是指:
第二次“走自己的路”是指:

(3)据表,概括1978-2012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对于中国共产党奋斗之路,谈谈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历史认识?
认识:
(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和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的辉煌成果。
——节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生产的革命”这一历史阶段被称为什么时代?
时代名称: 。(2分)
材料二图1、图2。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导致图1、图2所示能源变化的主要因素。
图1:
图2:
材料三然而,在工业革命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科学的历程》(吴国盛)
(3)你同意材料三的观点吗?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是否同意:
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