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途径。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改革使俄罗斯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明治政府的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障碍”的制度是什么?推动这一改革的沙皇是谁?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日本新领导人为了“增强民族力量”,“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在社会生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明治政府的结论后来使日本走上了什么道路?
融入情景.探究问题:
材料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材料二 1931午,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一场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借以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缓和阶级矛盾,并依靠掠夺中国的财富来医治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当时中国国民党政府正竭尽全力“围剿”红军,这也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材料三靖国神社在世界上臭名昭著,至今仍供奉着在二战中对中国等亚洲国家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14名甲级战犯。靖国神社问题一直是日本与亚洲邻国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而日本政要却屡次参拜靖国神社。安倍首相的错误行径,不仅违背了日本政府反省侵略历史的表态和承诺,而且是开历史的倒车。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的是日本侵华史上的哪两个历史事件?
(2)材料二事件发生的结果怎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材料一、二事件结局的共同因素是什么?
(3)你认为日本要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实质是什么?结合材料三的内容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中日关系应如何发展?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是在什么事件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其出发点是什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3)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什么?
(4)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侵略战争翻案,针对日本“右翼分子”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行为,请谈谈你的看法。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以上两个条约的签订,分别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有何影响?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中国历史十五讲》
(2)请列举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都进行了哪些探索?(最少列举三个)
(3)“学习西方”——洋务派为“自强”“求富”分别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活动?
(4)“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陈独秀、李大钊等在新文化运动中举起了哪两面大旗?
材料三:五四时期,青年学生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五四精神的丰富内涵,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 ——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5)请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及五四精神的核心内涵。
图说历史
(1)图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2)图一的代表作品是什么?编写此书的目的何在?最早实践其思想的事件是什么?
(3)图二的译著是哪一部?书中宣扬了哪些进步观点?
(4)图中的两位历史人物所面临的共同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试简要分析公元3到6世纪,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及发展趋势。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