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尊儒兴学,制度教化,将教育、考试和选官三者结合起来,是武帝时代的大创造。孔子“学而优则仕”的主张,自此以后作为正式文官制度确立起来。
陆九渊在白鹿洞书院阐述办学宗旨时云:“学者之志,不可不辨也;科举取士久矣,名儒巨公,皆由此出。今为士者,固不能免此,然科举之得失,顾其技与有司好恶如何耳,非所以为君子小人之辨也。然终日从事者,虽曰圣贤之书,而要其志之所向,则有与圣贤背道而驰者矣。推而上之,则又唯官资崇卑、禄廪厚薄是计,岂能悉心于国事民隐,以无负于任使之者哉?”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下)
材料二 19世纪末部分书院教学内容简表
书院 |
正蒙书院 |
格致务实书院 |
求是书院 |
两湖书院和经心书院 |
教学 内容 |
国文、地舆、经史、时务、格致、数学、歌诗 |
天文、地舆,吏治、兵法、格致、制造 |
各种西学、算学、外语 |
经学、史学、地舆、算学、外政、天文、格致、制造 |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下)
材料三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1)依据材料一,分析概括陆九渊办私学的目的是什么?(4分)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相对于古代教育,中国近代教育有什么变化?体现出什么特点?(8分)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中国教育培养的目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阅读下列材料: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毫不松懈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经历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历程。
请回答:
(1)分别是在党的哪几次代表大会上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哪些努力?后来发生什么变化?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哪些努力?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何重大意义?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江泽民
请回答:
(1)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找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这条道路的形成在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上居于怎样的地位?
(2)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所能给予我们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上和空中进行战争;同一个在邪恶悲惨的人类罪恶史还从来没有见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
——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的演说
材料二(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和各国的人权和主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三我们不屈不挠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德国决不能再扰乱世界和平――我们相信:经由所有一切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的密切而继续合作,以防止侵略并消除政治上、经济上和社会上的战争原因,都是必要的。
——雅尔塔会议公告
(1)依据材料一,简述丘吉尔发表这篇演说的背景。这篇演说表明,英国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2)从材料二来看,签字国政府共同表达的要求是什么?这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雅尔塔会议的主要精神。
(4)结合上述材料,请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的最积极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巨大灾雄,但是,它却给苏联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l/3,1932年上升50%左右。同年,苏联向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
1936年苏联的一个文件报导,1932年在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另一个苏联文件报导,约有1 700名美国工程师在重工业部门工作。……1929—1932年间,美国出现了大的不景气,工程师们去苏联是由于他们在美国找不到工作。
……在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而且利率高达15%一20%。危机发生以后,1929年英国开始实行对苏出口的信用保证制度。……1935年,苏联从德国获得它历史上得到的第一笔财政贷款,期限5年,利率仅6%。1936年英国给予苏联的一笔贷款利率又下调为5.5%。
——萨顿:《西方技术与苏联经济的发展(1930—1945)》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为苏联的工业化提供了哪些有利的条件?
材料二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材料三1933年,美国罗斯福政府承认苏联,“事情的真相是,承认是得到了渴求俄国市场的企业界人士广泛赞颂的,罗斯福的决策仅仅是使美国的行动与世界上大多数其他国家相一致而已”。
——莫里森:《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化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英国与德国同为君主立宪制政体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君主立宪制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