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启蒙运动时期,欧洲一些启蒙思想家竭力推崇儒家学说,并加以借鉴;1840年以后,启蒙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最初却受到了儒学思想家的抵制。材料反映了欧洲、中国对外来文化态度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

A.学说体系不同 B.阶级基础不同
C.政治诉求不同 D.文明开化程度不同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材料中所述的“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都包括哪些重要表现( )
①西欧进一步联合,成立欧盟
②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③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
④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召开多次重大会议,讨论经济体制改革。以下会议和内容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二届三中全会——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B、十四大——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十四届三中全会——国有企业试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十五大——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改革开放后,新中国对台方针经历了从主张武力解放到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重大变化。以下史实中,最能体现这一转变的是()

A.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B.1981年叶剑英发表谈话,主张国共第三次合作
C.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决定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
D.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孙中山看到,尽管西方列强拥有繁荣、独立与民主,但他们也为工业化的问题所困扰。为预防资本主义的罪恶,孙主张节制资本,以防止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另外,鉴于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加而带来持久的土地问题,孙提倡平均地权,从而实现远古时代‘耕者有其田’的乌托邦梦想。”材料表明

A.孙中山不赞成中国实现工业化
B.孙中山主张民生革命
C.孙中山主张民主革命
D.孙中山不赞成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对他的观点解读错误的是( )

A.他反对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主张确立邦联制
B.他的观点体现了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学说
C.他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
D.他的观点在1787年宪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