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尝以谓方今之所以穷空,不独费出之无节,又失所以生财之道故也。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因天地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摘自《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二  王安石认为,要解决兵多而弱、财富而贫这两大严重问题,必须变法革新。王安石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治国方略和改革措施,于公元1059年以《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进献朝廷。他指出当时存在的问题是内治不清,外困夷狄,财力困穷,而造成这些问题的直接原因是思想禁锢,人才缺乏;制禄太薄,不足以养,迫使官员廉耻日毁,贪污盛行;再加上风俗大坏,以奢为荣,以俭为耻,又不得理财之道。针对这些问题,王安石提出了开源与开放的理财之道,择将治军的强兵之方,制定以先王之道取代陈腐的儒术、专以经术取士的科举改革、实施青苗法的经济改革等一整套改革方案和实施措施。用现在的话来说,既深思熟虑地进行顶层设计,又摸着石头过河,全面推进改革。
——李锡炎《解读王安石变法:摸石头过河,全面推进》
(1)根据材料一,归纳王安石的理财思想。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和特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学者认为所谓的现代文明的过程,就是一个以科技为基础的“工商文明”战胜或者说取代以传统农牧业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耕文明”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存于理,灭人欲”。
——《朱子语类》卷十三
“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
——桑弘羊《盐铁论》
元世祖于1292年下令“禁两浙、广东,福建商贾航海者”;明朝嘉靖(1522~1566)则规定:“查海船双桅者,即捕之,所载即非番物,俱发戍边卫。”
材料二 18世纪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摘编自《大国崛起》
(1)依据材料一,分析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2)依据材料二,归纳英国“引领着世界的发展”的工商业文明的内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梭伦主宰政事之后通过禁止供贷以人身为担保使平民获得了自由,既在当时也延续至将来,他还制定了法律,取消了一应私人与公众的债务,这一举措被称为“卸担”,意即卸去人们身上沉重的负担。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三除将军可无限期连选连任,五百人议事会议员可连任二年外,所有公职任期都在一年以内,不得连任。有的公职甚至一人一生中只能担任一次。通过这些措施,每个公民都能够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都有平等的机会担任公职。政治生活成了公民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材料一中图一、二体现了哪两种政治制度?分别反映了什么文明形态?
(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二,梭伦为什么要“卸担”?又是如何“卸担”的?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局限。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影响。

材料1:美国人使自己拥有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制度——自由、平等,不仅在法律面前平等,而且在机会面前平等,每个人都有平等地追求幸福的权利。……当英国统治者将本土不征收的税收强加给殖民地时,美国人民对此就越觉得不可忍受,于是他们革命。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制度,而不仅仅是进行了一场独立战争。
——茅琦《历史的边际与坐标》
材料2:美国宪法是人类法制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制定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想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3:制宪会议取得制宪的任务,不是基于人民的创意或同意……而是由于会议中代表自己的决定。参加会议的各州代表的产生,不是出于人民直接或间接的选举,制定出来的新宪法也未交人民表决。
——《高中历史教学用书》
(1)材料1中“新的社会文化制度”是指什么?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4分)
(2)你如何理解材料2中美国宪法“将……对理想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请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加以说明(4分)
(3)分析材料3,有人据此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没有反映广大人民的意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6分)

材料一: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五个通商口岸)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
(1)材料一英国对清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
(2)材料二中,日本取得了什么权益?与前者相比,为什么说它更具危害性?
(3)结合上述材料,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手段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存在着“权力制衡”,除了文武制衡,还有行政与监察机构的制衡,行政机构之间的制衡,地方官员之间的制衡等。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请你在上述四位皇帝中任选二人分别在文武制衡、行政与监察制衡方面加以说明。
(2)上述四位皇帝在权力制衡方面还表现在相权的处理上,他们采取措施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 “权力制衡”的实质是什么?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