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西周初年的分封图,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
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同姓诸侯多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
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④分封制导致了各诸侯国割据混战
| A.①③ | B.②③ |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931年和1871年相比,中国对日本的出口额增长了224倍,日本对中国的出口额增长了155倍。60年间两国的进出口贸易总值增长了182倍。尽管双方贸易的商品结构还对中国很不利,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近代中日贸易中,日本处于出超地位 |
| B.近代中日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
| C.为保护民族经济要注意与日本这样的国家保持距离 |
| D.平等友好是中日贸易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 |
明清之际,一些学者用汉代学者为先秦经典所作的注释重新解释儒学, 其意在()
| A.进一步巩固孔子的圣人地位 | B.恢复汉代儒术的主流地位 |
| C.对儒家学说进行继承批判 | D.动摇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
《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诸州县之所,不得置市”。但王建《汴路即事》中云“天涯同比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对上述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
| A.唐朝的坊市制度已经被打破 | B.坊市制度不能满足交换的需要 |
| C.草市已经广泛分布于乡村地带 | D.江南地区草市发展较快 |
宋仁宗时,范仲淹在西北整军,神宗和王安石改革军制,都是希望在军队和统兵官之间建立相对稳固的联系。可是谁也不敢或者不愿触动“兵权宜分”的红线。这说明()
| A.皇权渐趋衰弱 | B.中央集权的强化 |
| C.军权被分化的趋势 | D.宰相的权力失控 |
《管子·小问》中载“来工若何?管子对曰,三倍,不远千里。”(注:酬工匠之庸,直常三倍他处,则工人不以千里为远,皆至也。)材料说明()
| A.官营手工作坊中的工匠很有生产积极性 |
| B.官营手工作坊中对工匠进行技术培训 |
| C.官营手工作坊中工匠长期在官营作坊中工作 |
| D.官营手工作坊中的工匠有俸禄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