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雅典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在柏拉图看,雅典的民主政体( )
A.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特点 | 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 |
C.是无视能力差异的国家管理模式 | D.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下列四幅图中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堪称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③④ |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01年的是()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 |
B.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中山、共和、阿Q |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仲甫 |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 、抗日 |
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副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其他帝国主义分子听后连声叫绝,并发出阵阵狂笑。一个中方官员站起来,义正词严,对了一幅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请问此条约是()
A.《辛丑条约》 | B.《南京条约》 | C.《天津条约》 | D.《北京条约》 |
“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该对联反映的是()
A.西方列强的侵华暴行 | B.烟草传入中国后的盛况 |
C.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 | D.西方列强在中国暴力殖民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