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米健认为,“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市民法(即公民法)所能逮及。……由于社会的进步,市民法扩大为世界性的法律,已势在必行。”材料最能说明
A.市民法不再保护罗马公民的利益 | 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罗马法的完善 |
C.罗马法以保护封建私有制为核心 | D.罗马法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
《后汉书卷四六邓禹传》“邓氏自中与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此种状况的出现与当时什么选官制度有关?
A.察举制 | B.世袭制 | C.军功爵制 | D.科举制 |
美国投资专家麦克法伯说:“联邦政府给每人600美元的退税。如果拿这笔钱去沃尔玛消费,钱归了中国;如果拿它买汽油,钱归了阿拉伯;如果买电脑,钱归了印度;如果买水果,钱归了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墨西哥;如果买好车,钱归了德国;……” 这一现象表明
A.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 | B.世界经济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 |
C.世贸组织受到美国控制 | D.亚洲商品的世界市场份额增大 |
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如果他们在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由此可见,保罗·肯尼迪的主张是
A.尊重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 B.组建超国家的世界政治联盟 |
C.推动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 D.多角度理解政治文明发展进程 |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
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 | 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 |
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 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 |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对集体农庄进行改革;“文革”结束后,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两种措施都
A.是对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 B.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
C.一定程度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 D.具有领先世界的特殊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