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4年,日本著名医者杉田玄白翻译了荷兰人J.Kulmus所著的《解体新书》。这是日本第一部译自外文的人体解剖学书籍,“解体”也是中国医学名词的鼻祖。以《解体新书》的出版为契机,在江户时代日本的学术文化中心,形成了一个后来成为兰学(即通过荷兰传播到日本的西方学术)核心的群体。这说明
| A.日本近代医学和传统中医紧密结合 |
| B.近代医学体系在日本开始形成 |
| C.日本“脱亚入欧”采用荷兰模式 |
| D.日本闭关锁国未能阻挡西方文明的传人 |
“上海之有德律风,始于壬午季夏,其法沿途竖立木杆,上系铅线,线条与电报无异,惟其中机括不同。传递方法,只须向线传语,无异一室晤言。”该材料反映的是
| A.电影传入 | B.电灯传入 | C.电话传入 | D.电视传入 |
房龙在《美国史纲》中说:“它是一份论述政府规则的理论文件。它在过去的140年中经历巨大变化。即使是到了1927年,它仍然还像(当初)那样充满了活力。”这一文件是指
| A.《独立宣言》 | B.《邦联条例》 | C.《权利法案》 | D.《联邦宪法》 |
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院内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之为劳动者的“巴士底狱”。对此法案评价不正确的是
| A.英国议会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民生问题 | B.法案出台的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 |
| C.工人经济权利得到实际保障 | D.该法案在实践中加重了对劳动者的剥削 |
钟祥财在《和谐与大同:中国古代两种经济发展思路》中说:“先秦时期的和谐理念及经济主张以个体差异性为基础,……达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目标。而西汉以后的大同构想则相反,它们秉承整体主义的信念”,以此观点来理解近现代中国的经济,符合“大同构想”的是
| A.近代中国的经济 | B.新民主主义经济 |
| C.计划经济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陆游有诗云:“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这主要反映了宋代
| A.乡村的文化生活 | B.都市的文化生活 |
| C.商品经济的发展 | D.话本艺术从贵族化转向平民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