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不在乎《圣经》之外设计的律礼”,并导致“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的历史事件是
| A.14世纪的文艺复兴 | B.16世纪的宗教改革 |
| C.1688年的“光荣革命” | D.18世纪的启蒙运动 |
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接恭亲王咨文,敬悉銮舆(皇帝的车驾)已出巡热河, (夷)氛逼近京城仅二十余里,为之悲泣,不知所以为计。”该日记记载的事件发生于
| A.鸦片战争期间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 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
右图是柏杨的《中国人史纲》。他在书中中写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像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划时代的突破”指的是

| A.分封制的实行 |
B.郡县制的推行![]() |
| C.科举制的创立 |
| D.行省制度的创立 |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桃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罗斯福设想的那种结局没有出现的原因有
①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②国民党蒋介石坚持抗战最终没向日本投降③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④中国人多地广,日本人少地小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①②③ |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中指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卫。”对上述材料的准确理解是

| A.蒋介石准备抗击日本的侵略 | B.蒋介石已看透日本灭亡中国的野心 |
| C.国民政府已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 D.国民政府已经做好全面抗战的准备 |
下图是一幅漫画《奴化教育:鬼话连篇!》日本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 A.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识,实现其民族同化政策 |
| B.加强初等教育,普及日语和日本皇民意识 |
| C.提高沦陷区人民文化水平,发展经济 |
| D.宣传其“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谬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