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真理的重要文献。对《资政新篇》先进思想的正确评价是
| A.主张在中国建立西方民主政体 |
| B.香港居留期间受西方文明影响而萌发 |
| C.总结了太平天国运动革命实践经验 |
| D.具有鲜明的救亡图存意识 |
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统计表,从表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英国()
| 原材料 |
食品 |
工业制造 |
|
| 出口贸易 |
7% |
8% |
85% |
| 进口贸易 |
61% |
33% |
6% |
A. 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B. 农轻重比例发展失调
C. 进出口贸易逆差严重 D. 工农业资源严重不足
有史学家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不同于后者的显著特点。这些显著特点包括()
①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②在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③主要资本主义同时吸取两次工业革命,实现了跳跃式发展
④重化工业部门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912—1919年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独立发展 |
| B.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严重不平衡 |
| C.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
| D.实业救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使生产工具、生产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能为上述结论提供事实依据的有()
| A.资本原始积累、资产阶级革命、海外扩张 |
| B.资本原始积累、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
| C.资产阶级革命、海外扩张、工业革命 |
| D.资本原始积累、资产阶级革命、海外扩张、工业革命 |
“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由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
| A.纺丝业使用机器生产,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
| B.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显著增加,土纱销售陷入困境 |
| C.上海开埠通商,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 |
| D.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衰弱,上海近代纺丝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