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4分)在某温度下、容积均为2L的三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使之发生反应:2 H2(g)+CO(g) CH3OH(g);=-a KJ·mol-1(a>0)。初始投料与各容器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

(1)该温度下此反应反应物的总键能和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和。
(2)在该温度下,假设甲容器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所需时间为4 min,则H2的平均反应速率( H2)为       
(3)下列选项能说明甲容器中的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有            (填序号)。
A.容器内H2、CO、CH3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
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恒定
C.容器内H2气体的体积分数保持恒定
D.2V(H2)=V(CO)
(4)丙容器中,平衡后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l/2,其他条件不变,对平衡体系产生的影响是
(填字母序号)。
A.c(H2)减少             
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C.CH3OH 的物质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减小
E.平衡常数K增大
(5)三个容器中的反应分别达平衡时各组数据关系正确的是      (填序号)。
A.Q1+Q2=a              B.α3<α1    
C.P3<2P1=2P2            D.n2<n3<1.0mol
(6)已知:①3CO(g) +3H2(g)CH3OCH3(g) +CO2(g)  △H=—247kJ·mol-l
②2CH3OH(g)CH3OCH3(g)+H2O(g)      △H= -24 kJ·mol-l
③CO(g)+H2O(g)CO2(g)+H2(g)          △H= -41 kJ·mol-l
2 H2(g)+CO(g) CH3OH(g);=-a KJ·mol-1,则a=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NaHSO3可被过量KIO3氧化,当NaHSO3完全消耗时即有I2析出。某课题组用淀粉作指示剂,通过测定溶液变蓝所用时间来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写出NaHSO3溶液与过量KIO3溶液反应生成I2的离子方程式:
(2)调节反应物浓度和温度进行对比实验,记录结果如下:

编号
0.02mol/LNaHSO3溶液/mL
0.02mol/LKIO3溶液/mL
H2O/mL
反应温度/℃
溶液变蓝的时间t/s

10
15
a
10
t1

10
40
0
10
t2

10
b
0
20
t3

表中a=,b=
(3)改变反应温度,重复实验③,得到温度(T)与溶液变蓝所需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超过50℃后溶液不会再变蓝)。

①在30℃下,若溶液变蓝时,I2的物质的量为n mol,则从反应开始至溶液变蓝,IO3-的平均反应
速率mol·L-1·s-1(写出表达式即可,不要化简)。
②根据图像,请你分析温度低于50℃时,溶液变蓝所需时间与反应温度的关系:
(4)将NaHSO3溶液与KIO3溶液混合(预先加入可溶性淀粉为指示剂),用速率检测仪检测出起始阶段反应速率逐渐增大,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又逐渐减小。课题组对起始阶段反应速率逐渐增大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
假设一:反应生成的I2对反应起催化作用;
假设二:
………………
(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完成下表中内容(反应速率可用测速仪测定)。

实验方案(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实验现象和结论


工业上可以利用含铝、铁、铜合金的废料获得的绿矾(FeSO4·7H2O)、胆矾等,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请回答:
(1)操作①、操作②所用的玻璃仪器是;沉淀C的化学式为
(2)为了检测滤液D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设计实验方案为(试剂自选)
(3)在滤渣B中滴加稀硫酸时,发现反应速率比一般的铁粉反应要快,其原因是
(4)若考虑绿色化学工艺,在滤渣E中加入稀硫酸和H2O2制胆矾晶体,则反应④的离子化学方程式为;若不考虑绿色化学工艺,所选试剂Y为1mol/L HNO3,欲使3mol Cu全部溶解且溶液中含铜元素的溶质仅为CuSO4,则需该硝酸的体积L。

邻羟基桂皮酸(D)是合成香精的重要原料,下列为合成邻羟基桂皮酸的路线之一

试回答:
(1)A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2)B→C的反应类型
(3)D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有机物E与D互为同分异构体,且E有如下特点:
① 是苯的对位取代物, ② 能与NaHCO3反应放出气体 ,③能发生银镜反应。
请写出E的一种结构简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化学式为C7H8O2b.B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c.C可能发生聚合反应d.1mol有机物D最多能与4mol H2加成

Na、Cu、Fe、Cl、O、N是常见的6种元素。
(1)Fe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周期第_____族;O的基态原子核外有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Cu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2)用“>”或“<”填空:

第一电离能
原子半径
稳定性
N_______O
Cl_______Na
NH3______H2O

(3)液态N2H4与液态N2O4反应生成气态水,在25℃、101kPa下,已知该反应每消耗1mol N2H4放出519.85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4)古老的但仍是最有用的制备N2H4的方法是NaClO溶液氧化过量的NH3,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 3分)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主要用于水、砂糖、油脂的漂白与杀菌。以下是制取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

已知:①NaClO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
②ClO2气体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无隔膜电解槽中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阳极电极反应方式为;生成ClO2气体的反应中所加X酸为
(2)吸收塔内的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为;ClO2吸收塔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从溶液中得到NaClO2·3H2O粗晶体的实验操作名称依次是;粗晶体进一步提纯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4)a kg 30% H2O2理论上可最多制得kg NaClO2 ·3H 2O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