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向世界展现了一个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中国。某班高三学生以“APEC会议”为话题在搜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展开了讨论。三个小组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提供了相应资料,请您参与其中。
第一组:留住“APEC蓝”,政府应承担起主要责任。
APEC会议期间,美丽的“APEC蓝”令人心醉,也让雾履治理看到了希望。一些网民总结APEC蓝的成因时说,平时停不下的停下了,平时限不住的限住了,平时禁不住的禁住了,平时改不了的改了,平时问不了责的真的问责了。有媒体评论,APEC蓝说明,只要下定决心、措施过硬、联防共治,灰霾是可以治理的。
第二组:网络跟帖:怎样才能让“APEC蓝”变成持久的“北京蓝”呢?
网友 |
跟帖内容 |
甲 |
在日常生活中,市民应自觉树立绿色出行、地毯生活理念,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
乙 |
空气污染是人们生产、生活排放与自然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全社会积极行动 ,人人努力 |
丙 |
政府应坚定不移的落实节能减排的各项政策措施,消除阻碍绿色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实现污染治理向源头控制转移 |
第三组:APEC会服——“新中装”
11月10日晚,在“水立方”举行的2014北京APEC领导人会议欢迎晚宴上,各经济体领导人统一穿特色中式服装亮相。这套被称为“新中装”的中式服装一经登场,立即让世人眼前一亮。在APEC领导人会议这样一个特定的场合,“新中装”具有中式的鲜明特点,很好地贴合了会议的主旨,将时代元素、发达的西方服饰文化和工艺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得到了各方高度的评价。
(1)结合第一组同学收集的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政府在治理雾霾问题上应担当主要责任的理由。
(2)结合第二组3位网友的跟帖内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谈谈对他们建议的认识。
(3)结合第三组同学收集的材料,分析说明 “新中装”的设计体现了文化创新的哪些道理?
《光明日报》报道:“在江苏省赣榆县,由村民自己编写的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墙,俨然成为当地一道靓丽鲜活的风景。”
请你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角度说明建设文化墙的意义。
材料:近来,“扶老被诬伤老,好人败诉赔钱”的反常现象频繁出现,使得“路上见到有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这个曾经很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起来。深圳市法制办发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很有现实针对性。这一条例的最大特色就是“扬善惩恶”。从“扬善”的方面看,条例的亮点在于规定助人行为原则上将被免责,并由被救助人承担举证责任。救人受伤享工伤待遇、被起诉可申请法援、市政府派人慰问救助人、鼓励证人挺身而出等多项为好人撑腰的制度设计,都将极大地解决行善的后顾之忧。这些规定,借鉴了国际上公民救助行为保护的立法经验,又结合了深圳社会的实际情况,是一部具有特区特色的“好人法”。从“惩恶”的方面看,条例让被救者承担举证责任,歪曲事实真相的被救助人须赔礼道歉,视其情节可予以罚款或行政拘留,涉嫌犯罪的还将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是一部具有特区特色的“好人法”。
材料一:培育优势产业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青蒿素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治疗疟疾的药品,因其速效、高效而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青蒿素产业的发展遇到一些难题。
我国青蒿素产业的现状及分析
因素 |
现状 |
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 |
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行竞争 |
研发投入不足,缺少专利,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战略 |
原材料优势和广阔的市场需求为我国青蒿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企业新产品开发乏力,缺乏相关产业的支撑,使资源优势停留在低附加值的产业链环节上。 青蒿素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致使各因素之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影响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
生产要素 |
我国在原材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拥有全球80%以上的青蒿素资源 |
|
市场需求 |
原材料和制成品的市场需求旺盛 |
|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
我国医药设备制造业整体水平较低,在粉碎、药液分离和质检等方面的生产设备性能差、效率低 |
材料二:品牌(Brand)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培育和创造品牌的过程也是不断创新的过程,自身有了创新的力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的领导者们都在寻找新的、创造性的途径来推动他们各自的品牌成长。有人认为,苹果公司的成功经验无疑是最好的借鉴,我们应该学到很多。也有人认为,这个商业天才的一生,我们难以复制,世上不可能再有第二个乔布斯。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针对我国青蒿素产业的现状,说明如何提高该产业的竞争力。
(2)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观点的看法。
2011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材料一:《决定》)中指出,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我国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及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努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共中央作出上述决定的正确性。
材料二:《决定》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其中将“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列为首要目标之一。弘扬良好思想道德风尚,提高公民素质,必须从我们每个人自身做起。
(2)请你就此提出一个建议,并写出相应的哲学依据。
材料一: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议批准政府工作报告,表决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在我国,法律的审议、国家领导人的选举、重大决议的表决,常常由全国人大高票数通过;我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决定问题,除了在集体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表决外,代表、委员之间还经常就人民关心的重点问题进行沟通和协商。
材料二:西方国家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常摩擦、扯皮、相互牵制,致使许多重要国事无法得以及时决断。美国国会通过的法案往往被总统否决,仅在罗斯福任总统时就达580次之多。美国总统提出的议案常常被搁置,如提出建立海军部的议案取得国会同意用了10年,建立内政部用了39年,建立司法部用了40年,建立劳工部用了45年。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中美国家权力运行的原则有何不同,并加以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