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马拉开波湖是委内瑞拉重要的“石油湖”,湖区有7000多口油井,为了方便大吨位油轮驶入,20世纪60年代人们将连接外海的水道拓宽、挖深。马拉开波市等湖区周边城市积极发展炼油工业。
20世纪60年代以来,马拉开波湖的水质逐渐变差,湖区生态环境恶化。试分析其水质变化原因并提出综合治理的措施。
读世界荒漠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荒漠一般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C地与B地纬度位置大体相当,但没有形成沙漠的原因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F地荒漠直逼海岸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水资源利用不当是造成A区域荒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简述该区域水资源利用不当的方式及其后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图中C、F、G均为小城市,其余为一般居民点,回答:
居民点 |
A |
B |
C |
D |
E |
F |
G |
人口(万) |
0.8 |
0.4 |
5.3 |
0.4 |
0.7 |
8![]() |
17.2 |
(1)从图中可知城市均分布在河流两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图中量算GF的直线距离约为_________km。
(3)如果在本区建设一座大坝,并使库区最高水位提高到海拔150m。在图上画出大坝的位置(注意画位置和长度)。(4)从图和表格信息可推算库区移民约_________万人。简述该水库建设对城市G会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青藏高原的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藏高原的隆起是数百万年来地球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对我国和亚洲地区产生许多方面的影响。中国科学家对青藏高原隆起过程与环境变迁等进行了多年科学考察和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
材料二:喜马拉雅山脉山区共有15万多条冰川,除两极地区的冰川外,这些冰川是世界上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许多资料表明:近年来,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渐加快。其中长约5km的巴尔纳克冰川,自1990年以来后退了近800米。国际冰雪研究委员会指出:如果按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
(1)根据材料和所学内容,分析下面的关联示意图,从下列选项中对应选择:
① ,② ,③ ,④ 。
A.阻挡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
B.中亚和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
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
D.东亚和南亚地区形成季风区
(2)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特点。
(3)材料二中的喜马拉雅山是一条巨大的褶皱山脉,主要是由板块和板块碰撞而成。
(4)材料二中冰川快速融化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防止这些冰川的消失?
(5)试将下列的选项按其因果关系,设计一个网络联系框图表现出来(注意:框图内只能填字母代号且不能重复)。
A.全球海平面上升B.海洋表层出现的膨胀
C.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 D.极地冰雪融化
E.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 F.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G.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H.大量森林植被遭受破坏与砍伐
读某地东西方向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
(1)图中甲、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的原因是
(2)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 甲 ;乙 ;丙 。
(3)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该选择甲、乙、丙三地中的 地。
(4)在图中②、③两处用箭头表示水汽运动方向,使它构成一个完整的海陆间循环;并写出序号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 ;② ;③ 。
(5)以下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地球外部四大圈层相互联系,并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
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
C.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
D.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
读“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和“四个地区气温降水柱状图”,回答问题:
(1)上图中乙处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是。
(2)在图上画出丙点的近地面风向(用虚线表示气压梯度力,实线表示风向)。
(3)根据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判断,这时是北半球的季(春、夏、秋、冬)。
(4)常年受甲和乙气压带(或风带)影响的地区,气温降水的特点分别对应下图中的和。
(5)上图中C所表示的气候类型是,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6)上图中D所表示的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与其相对应的自然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