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0年5月19日,在西班牙国家舞蹈团的热情舞步中,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节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拉开大幕。本届文化多样性节以“多样性奇迹”为主题,以第十届“相约北京”联欢活动为主会场。来自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55个艺术团体将以音乐、舞蹈、戏剧、展览等多种艺术形式,向人们展现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多姿多彩的文化画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具有开拓意义的大型多边活动,它为世界各国文化艺术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有利于推动不同文化的对话与合作,以前只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所在地巴黎举行,今年是首次选择在其他城市举办。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在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文化创新?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化创新的途径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30分)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 。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乙同学: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丙同学:世博会自诞生 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3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主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
(1)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2)结合乙同学的发言,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3)结合丙同学的发言,分析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红色文化在弘扬时代精神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江西卫视于2007年8月推出首届“中国红歌会”以来,获得海内外观众高度评价,入选了“新中国60年有影响的60个广播电视栏目”,并荣获第21届“星光奖”电视音乐节目大奖。2010年9月12日,数十位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齐聚南昌,参加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江西电视台主办的“中国红歌现象论坛”,探讨红歌现象的成因与今后的发展。
江西电视台副台长李建国:红歌会每年的主题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2008年汶川地震,红歌会主题是“凝聚力量 唱响红歌”;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爱我中华 唱响红歌”唱出了热爱祖国的主旋律;2010年西南旱灾、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红歌会又扛起了“加油中国”的大旗。
《解放军报》文化部主任陈先义:红歌能让人感受到国家和民族精神,红歌会用群众参与的形式构建信仰,用歌声唤回逝去的精神,校正社会文化心态,其意义远远超过了红歌会本身。
《文艺报》副主编张陵:红歌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红歌是从群众歌曲发展起来的,反映了人民顽强奋进、创造美好新生活的时代要求,是群众要唱,不是市场策划出来的。他希望能充 分发展群众歌曲创作,涌现更多群众耳熟能详的红歌。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红歌能让你感受到什么样的国家与民族精神?
(2)中国红歌会的成功对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何启示?

材料1:沿海某省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单位:亿美元)

 
内容
出口
进口
年份
 
数额
增幅
数额
增幅
2008年
3019.5
26.8%
2252.6
18.7%
2009年
3692.46
22.2%
2648.03
17.5%

注:从贸易方式看,2009年该省一般贸易出口增长31.2%,加工贸易出口增长18.1%
材料2:从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从初期的1:8.11变化至2008年4月1日的1:7.02,人民币升值幅度达13.4%
材料3:近年来,某些国家抵制中国制造的产品,除个别产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怀有抵触情绪。
材料4:自2007年7月1日起,国家取消553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商品的出口退税,对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降低出口退税率,导致珠三角一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转移或者关闭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
(1)材料1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其产生的原因。(3+6分)
(2)人民币升值对该省的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带来哪些影响?(6分)
(3)如果你被聘为该省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顾问,请根据以上材料为企业发展提出几条建议。(15分)

材料一表1 2005年至2008年我国政府财政收入、企业盈余、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变化情况

指标\
\年份
政府财政
收入(%)
企业盈余
(%)
劳动者报酬
(%)
2005
17.3
29.6
41.4
2006
18.4
30.6
41.0
2007
20.6
31.3
39.7
2008
24.3
约31.6
约39.2

注:美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接近70%,其他国家和地区普遍在54%至65%之间。
表2我国的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20世纪80年代
2000年
2005年
2008年
O.2l—O.27
O.4
0.463
0.469

注: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之间收入差异程度的指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材料二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0年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1)材料一中表1和表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5+3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为如何分好“蛋糕”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一:近五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单位:万人)

年份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数量
408
495
559
610
630

注:我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大约在900万个左右,每年新增就业人员约1000万左右。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1.7—2.1亿人。2007年~2009年约有300万人没找到工作。
表二:我国2008年的人才供需结构对比


硕士及其以上
本科毕业生
大专毕业生
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
19%
47%
35%
劳动力供给情况
17%
67%
26%

材料一 2010年3月26日,中国人才热线发布的2010年首份《大学生、研究生求职调查》显示,近七成大学生和研究生仍然选择在深京穗津沪这五座大城市工作,而深圳特区成为很多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选择上述五大城市就业的大学生的比例在全体大学生中占近七成。
(1)表一、表二及材料一各反映了我国就业状况的哪些特点?
(2)联系上述表格和材料,若你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谈谈应如何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