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4美好安徽建设。阅读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信息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呈现出更高发展层次的状态。对于我省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省份来说,主动适应新形势尤为重要。但当前,安徽经济仍然以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为主,而且同样面临多挑战。从根本上分析,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存在高端缺失、低端过剩问题,可以概括缺创新、缺技术、缺人才、缺设计。如何应对“新常态”,创造安徽经济发展的新辉煌,这是我们经济成长中的烦恼。
(1)结合信息一,运用企业经营的知识,回答如何消除经济成长中的烦恼。
信息二:踏上改革发展“新征程”
踏上改革发展“新征程”,更为关键的是要主动作为。只有结合安徽发展实际,因势而谋,科学布局,精准发力,才能赢得发展先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用足用活政策,把安徽特有的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把一切有利于创造创新的要素充分调动起来。在创新中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在创新中创造安徽美好明天。
(2)从“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角度分析信息二所述观点的合理性。
信息三:塑造时代精神“新内涵”
感佩“安徽好人”,他们为我们这个时代塑造7价值的内核。一个时代不能缺失自己的核。价值。时代好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实践者、生动传播者、最有说服力的检验者。在他们身上,世界看到中国在转型期定位的精神坐标。深,¨之掘好人的精神特质,放大好人效应,用社会主义核.m价值观定向导航,人生将更精彩。
(3)结合信息三,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为什么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向导航,人生将更精彩。
简答题: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体验到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9分)
(1)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什么特点?
材料一: 2012年9月30日,第十三届西部博览会在成都圆满闭幕。本届西博会共举办105项活动,其中重大活动8项、专项活动97项,国际活动占39个,超过上届。共有来自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采购商及各界嘉宾8万余人参展参会,境外嘉宾超过2万人。西博会正日益显示出巨大的影响力,成为促进中国西部地区与世界各国特别是泛亚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展示中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西部地区如何与世界各国开展经贸合作。
材料二:在筹办西博会期间,成都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广泛开展“西博先锋行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门会议听取有关部门筹备情况汇报介绍。成都市政府各部门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花大力气解决困扰城市管理中的疑难顽症。成都市民认同西博、参与西博、服务西博,数万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志愿服务。成都市人民齐心协力,创作了一曲展示西部田园城市的美妙乐章。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成都各界是如何“创作了一曲展示西部田园城市的美妙乐章”。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社会各阶层广泛但程度不同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材料二: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单一化的分配方式——平均主义,严重压抑了人们的积极性。如今的20年经济发展,得益于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类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
材料三:构建公平收入分配制度是政府的职责。政府要根据改革发展的进程和实际情况,不断对收入分配制度作出调整,最大限度地运用好收入分配这个政策杠杆,保持社会整体利益格局的大体平衡,防止由于政策失误或者政策反应迟缓,激化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只有这样,政府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公共责任承担者和公共利益维护者,政府才能得到民众的信任和拥护,才能保证社会经济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1)材料一中的曲线图反映了一国居民消费和公共物品支出之间的关系。概括从A点移动到B点所反映的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变化;并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二,从收入分配角度分析我国20年来经济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三,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在构建公平收入分配制度中,政府应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共责任承担者和公共利益维护者。(12分)
“十二五”规划不仅关乎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请分析左栏材料,完成表格。
“十二五“规划集中全国智慧的主要环节 |
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经过充分讨论、认真审议,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未来5年我国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 |
① |
随后,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建议》稿当面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十二五”规划献计献策。 |
② |
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制定方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
③ |
2012年2月6日,北京市政府为民拟办35件重要实事正式对外公布。由于市民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高,社会呼声大,因此监测治理PM2.5及改善市民生活环境位列所有实事首位。北京市明确提出,将以降低PM2.5为重点,打一场提升空气质量的攻坚战。在年底前建成PM2.5的监测网络,遍布全市16区县的30多个监测子站将全部展开PM2.5的日常监测,并实时公布数据,方便市民。(注:PM2.5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北京市政府是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