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料二:“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诸侯”的产生与哪一制度有关?
(2)“秦王”能够“扫六合”的条件有哪些?
(3)材料二中的“一夫作难” 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据所学知识指出“七庙隳”的根本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民将国家的土地承包,国家与农民订立合同,规定农民将相当数量的农产品上缴给国家后(即所谓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其它的余粮则由农民自由处理,可在自由市场出售。
材料二
早期对外开放格局
改革开放最伟大的成就是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不仅解放了生产力,而且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然今天的中国依然存在贫困现象,但是,改革开放毕竟使数亿中国人永远告别了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改革开放缔造了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传奇”。
——《时代周刊》
(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政策?它在当时的农村有什么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中的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及特点。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结合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趋势,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材料一日趋衰落的清王朝犹如一座将倾的大厦,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政治统治的危机,促使统治集团发生了分化,出现了新的组合——洋务派。他们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语)
材料二 这些军用工业,都是由官僚所创办,由官僚来经营的,所有机器和技师,完全仰给于外国,又不注意养成本国的技术人才。加以那些担负经营责任的官僚,丝毫不懂得军用工业的精神,而认为是一种美差肥缺,只知道尽量搜刮以饱私囊。因此,虽有此种军用工业,而对军事仍无什么补益。
——施复亮的《中国现代经济史》
材料三在江南制造总局,“华匠学徒,按日点工给价......内地工匠、小工则人无定数,视工务之缓急为衡;价有等差,较技艺之优劣为准......这显然存在着资本主义剥削关系。而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在性质上与军事工业相比则有很大的不同,它们不仅大量雇佣工人而且以私人投资为主,所生产的产品计价出售,有明确的利润目的,进行的是商品生产。
一——《中国的现代化与洋务运动》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的背景。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洋务运动是否达到目的,举例说明。
(3)结合材料三,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
2014年,大运河和丝绸之路将提交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目前申遗工作已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大运河、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近年来我国同时进行的两项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我省是全国唯一同时承担这两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任务的省份。
图 一 图 二 图 三
(1)人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一个条件是“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图一所示世界文化遗产反映了人类发展的哪个阶段?
(2)图二因“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而人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请指出它代表了哪种思想或信仰?这种思想或信仰与图三有何关系?
(3)申遗不仅是为了使文化遗产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且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开发、利用文化遗产。2014年,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将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请就如何有效的保护大运河、丝绸之路遗产建言献策。(请从两个角度作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冷战的起源一直是学术研究的重点和争论不休的课题,并引起国际社会的美注……作为冷战一方的苏联,一直坚持认为是美国在战后推行的反共反苏政策导致了冷战。美国占据统治地位的观点是,苏联的扩张主义造成了冷战,美国采取的行动是自由人民对共产主义的勇敢和基本的反击。
——刘金质《关于冷战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美苏之间的斗争从两种制度、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转变为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此后近半个世纪,尽管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兴起对美苏对抗起了很大的牵制作用,但未能根本扭转超级大国操纵国际政治的局面。
——孔庆茵《三种世界秩序模式的现实分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基本的反击”的真实目的。并简要分析两级对峙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50年代后期开始的近半个世纪的两个“超级大国操纵国际政治局面”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以及“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结束的主要原因
一位同学在学习日本历史的过程中,收集了如下资料,并绘制了年代尺。
请结合史实,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材料二:
(1)标志日本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在它的改革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哪一条?
(3)材料一中确定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分别与年代尺中的哪两个年代相关?(4)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国内出现的危险倾向,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请举一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