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它的重要标志就是生产工具,当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时候,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几次科技革命。请回答:
(1)第一次到第二次科技革命,交通工具实现了从地面→水面→空中的飞跃,请举出代表工具各一例。
(2)分别说出第一次、第二次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入何种时代?
(3)科技革命也为资产阶级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那么这个掘墓人是什么阶级?唤醒这个阶级的革命纲领是什么?
(4)两次科技革命的完成,使生产力得到巨大地飞跃,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封建(封疆建国)亲戚,以藩(藩国,诸侯国的意思)屏周(拱卫周王室)。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朝见天子)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攻打)。
——《孟子·告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述的是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并根据材料指出实行这种制度目的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封什么人为诸侯?
(3)结合材料二指出,若诸侯国不履行对周王的义务,结果是什么?(回答完整才给分。)
下图是教材第5课的“学习活动-制作西周主要封国分布图”的样图,制作时,图上应标出镐京及重要封国。
你在制图时应该把西周的都城镐京标在① (请选填图中的字母);重要封国②燕 、③齐 、④鲁 、⑤晋 (请选填图中的数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材料二: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陈独秀等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一这场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该运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二中的革命运动是由谁领导的?其成立的政党是什么? 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二中的革命成功后,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李鸿章
材料二: 他到过香港、上海,看到那里的繁荣,很受刺激,认为还是西方的制度好。他大量阅读西方书籍,深感“要救中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从此,他开始了倡导维新变法的政治活动。
(1)材料一中“我办了一辈子事”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较为开明的官员发起的什么运动?该运动中提出了哪些口号?
(2)有人认为材料一中的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所以没有什么历史意义。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请列举材料二中所反映事件的主要代表人物(至少2位)。
(4)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反映的事件,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有什么不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舰队到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英舰到达南京长江下关江面,清廷派人求和,鸦片战争结束。
——《无敌初中历史年表》
材料二:农历2009年二月初二凌晨,在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上,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400万欧元拍得,但蔡铭超“拍而不买”,拒绝付款。
材料三: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租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鸦片战争爆发于哪一年?鸦片战争结束后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两件兽首是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的?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情况? 对我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