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红军长征”问题: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朦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塞。更喜岷山千里雪,浑过汗后尽开颜。
(1)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你写出长征途中的两件英雄事迹。
(2)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3)简述长征胜利的重要意义。
民族问题始终是一个世界性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曾指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
材料二: 长期在中国考察研究的澳大利亚当代学者尼古拉斯·泰普说:“中国的民族政策令人赞赏,值得世界上许多别的国家借鉴”。
材料三: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情况表
年份 |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总量(元) |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元) |
1952年 |
57.9亿 |
<100 |
2008年 |
30626.2亿 |
3389 |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政权是什么?建立者是谁?
(2)材料二尼古拉斯·泰普如此赞扬中国的民族政策,你认为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材料三的数据变化反映了什么?
(4)据此分析,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民族分裂势力制造的各类打砸抢烧事件。
材料一《清明上河图》
材料二北宋都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都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小商贩也不限在特定市区之内﹐城厢内外均可沿门叫卖. 。商品可以在白天﹑夜市交易﹐三鼓之后还可交易﹐通晓不绝。城内还有饮食街﹑马行街﹑衣料铺﹑药铺等。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书》
(1)<<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哪个城市的(都城)哪方面的繁荣景象﹐结合材料二归纳这一方面的活动有哪些特点。(可用原文回答)
(2)商业繁荣的前提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与兴旺﹐举例说明两宋时期农业比以前发展(至少2条,2分)﹐并分析农业发展的原因。
(3)商业的繁荣推动了两宋海外贸易的发展﹐当时中国贸易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为管理海外贸易而专门设立的机构叫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隋朝运河材料二元朝运河
材料三隋朝时并没有现在这样的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的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隋朝虽然是个短命的王朝﹐但很多方面在历史上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大运河的开凿就是其中的一项。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
(1)从材料一图片中﹐你得到关于大运河的什么历史信息?(任写一条相关的得1分)
(2)隋朝大运河开凿于哪个皇帝统治时期?想想那时为什么能开通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可依据材料介绍或所学知识回答一到两条)
(3)比较材料一﹑二﹐你能看出两幅图片上有何不同?
(4)两个不同时代的运河却承载着相同的历史功能﹐请问﹐二者的相同作用是什么?
(5)你能再举一例隋朝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历史贡献吗?
认真阅读下列历史材料:
【材料一】什伍连坐法规定: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一家犯法,其他人家必须告发,如隐瞒不告,就以相同罪名处罚。
【材料二】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
【材料三】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
【材料四】把乡、邑、聚合并成县,县的长官称为县令,由国君任命。
——上述材料都选自本学期初一课本。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四则历史材料,是哪个时期的什么改革的内容?
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四则改革的内容。
③这个变法除了上述内容外,还有哪些内容?
④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作用?
西汉时期,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大一统格局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