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温暖的小刀
那年春末,我到一所中学去监考。
发卷的时候,我发现,靠近讲台的一个女生怪怪的,左手藏在袖口里,遮遮掩掩,不愿伸出来。和我一起监考的,是另一所学校的一位女老师。大约,她也注意到了这个细节。随后,我俩便开始留意这个女生。在我们想来,她袖口里的那只不愿示人的手,一定藏着什么秘密。
考场里静悄悄的,学生们都在全神贯注地答题。只有这个女生,一边答题,一边有意紧握着她的那只手,一边还不自觉地环顾着左右,神色紧张而怪异。这愈加坚定了我们的怀疑:她的手里一定攥着小纸条或者其他用来作弊的东西。
然而,我们错了。半小时后,也许女生做题做得太过专注,一不小心,露出了自己的左手——天哪,这个女生的左手居然没有手指头。
原来,她竟是一个有残疾的学生!
这多少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愧疚之余,不禁心生悲悯。那位女老师,更是一脸的痛楚,小声地嘟囔着:“怎么会是这样,多可怜的孩子啊,多可怜的孩子。”
考试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有一道地理题需要改动。办公室送来了一沓纸片,纸片上,印着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地形图。我们分发给了学生,然后让他们各自粘贴在试卷的答卷纸上。由于是临时赶印出来的,太过匆忙,这些纸片裁剪得很粗糙,考生们只有自己动手把四个毛边撕去,大小合适,才能贴在试卷上。
这下可难为了这个女生。大约,她还是不愿让别人看到她的那只手,就用左胳膊使劲压紧纸片,右手一点一点地撕。可是,那张小纸片仿佛不听话,只要她一用力,就从她的胳膊下跑出来,再压下去,再跑出来。她急得都有些冒汗了。
“这位女同学,我可以帮你吗?”女老师走过去,俯下身子,声音低低地征询女生的意见。女生抬起头,看了看,迟疑了一下,还是把纸片给了她。
女老师并没有立即动手,她把那张纸片放在讲台上后,便在满考场里寻找着什么。我有些纳闷,这不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嘛,她究竟想要干什么呢?
不一会儿,女老师从一个学生那里找到了一把小刀。然后,她坐在讲台前,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裁着那张纸片,“哧——哧——”,小刀割裂纸片的声音很好听。我和女生看着她做这一切。她专注的神情,仿佛是在完成一件精致的手工艺品。
随后,她微笑着把这张小纸片轻轻地放在女生的桌子上。女生欠了欠身子,低低地说了声谢谢。她拍了拍女生的肩膀,说:“赶紧答题吧”,便走开了。
然而,我还在纳闷着。一张小纸片,用手也完全可以撕得很整齐,为什么一定要找把小刀来呢?
考试结束后,我道出了心中的不解。那位女老师笑了,说:“这个女生所残缺的,是一只手。我不想在她面前,用自己灵巧的手指头去撕那张纸片,那样的话,会撕碎这个女孩的心。我满考场去寻找一把小刀,就是想借助小刀,避开对她的这种伤害。”
一直以来,小刀在我心中不过是一片冰冷的铁片而已。而那年春天我懂得了,原来即便是锋利而冰冷的一片小刀,也会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本文以“温暖的小刀”为题,有什么含义?
理解第二段末句中在“秘密”在文中具体指:
通读全文,写出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本文刻画的人物细节尤为精彩,请品析划线句。
假若你是那个女生,考试结束后,你会怎样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父亲归来那一天》,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归来那一天

①父亲归来的那一天,就如彗星降临一般不可思议。父亲是天文望远镜工程师,许多用于观测星系的望运镜是他设计的。组装好的望远镜,运往各地的天文台安装完毕,还需要父亲前往调试,以确保望远镜的运行达到设计标准,为了避免城市的灯光干扰,各地的天文台都建在市郊的高山上。父亲去调试望远镜,业余时间会跟当地天文台的工作人员一起种蔬菜、种西瓜,用以改善生活,他们调试好精密度极高的望远镜,就能开启天文台的观测圆顶室,观察浩瀚星空,研究宇宙的演变与奥秘。

②通常,父亲出差需要一个月左右。父亲对出差毫无怨言,我们全家也无毫无怨言。我和母亲都发现,当父亲出差归来时,那个木讷、谨慎,甚至有点刻板和忧郁的工程师会忽然变得浪漫起来。

③我记得,父亲到陕西天文台调试望远镜,工作结束时正值临潼石榴丰收,他带回了六个硕大的石榴。那是物流极不发达的年代,我们这些江南小孩,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石榴。父亲按照临潼小贩教他的方法,在石榴顶上找到一个下刀处,在外皮上轻划了一圈,用力掰开。里面的石榴籽紧紧抱团,晶莹剔透,红润发亮。我们用勺子挖着石榴籽,细细品尝,它的甜是多维的、立体的、丰富的,有些许醇厚甜蜜,还有些许酸爽。我终于明白古诗中为何说:“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繁密的石榴籽,是被怎样的土地孕育着,才有如此滋味?那时候,我就立誓要到北方去,看一看与南方红壤完全不一样的土地。父亲说,只有生长在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石榴树才能结出如此硕大的果实。

④父亲还去过新疆天文台调试望远镜。他归来时,居然带了一个大纸箱,难道父亲带回了新疆的冬不拉?打开纸箱,全家人都笑了,父亲居然带的是新疆的棉花,它们是生长在棉枝上的一朵一朵的棉花哦。

⑤父亲说,调试完望远镜,他去城里办事,搭乘老乡的拖拉机,路过浩瀚无边的棉田,被一望无际的丰收场景震撼,他便用口袋里的清凉油,向棉农换了几枝棉花。棉农困惑地问他:“要做一副棉手套,或者一顶厚棉帽,这点棉花不够,要不要多送你一点?”父亲笑着说:“够了,千万别把棉花从棉枝上扯下来,我要让孩子看一看,真正的棉花是什么样子。”记得那天,我们把家中腌萝卜干的空坛子反复刷洗,接着,这干燥的棉枝被父亲插入坛中,成了家中别致的装饰品。掉落的小棉枝,父亲让我从中扯出棉花来,摸摸里面的棉籽儿。

⑥父亲还去过云南天文台。那次他调试望远镜,我正上高三。母亲觉得在这节骨眼儿上,家里的顶梁柱不应该再出差。但是父亲说,云南天文台的这架望远镜,对研究星系的形成和变化有着特殊意义,只有把它装成了,人们对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研究才能更进一步,所以,他必须去。父亲承诺,等他归来时,会带给我们惊喜。

⑦父亲去了40天,回来时带了一把蔫掉的硕大花苞,是洁白的。看上去已经枯萎的花,为什么还要带回来?父亲说:“你们不懂,这就是成语昙花一现中的昙花呀!昙花是仙人掌科植物,在夜间开花,两三个小时后,这些花朵就枯萎了,必须从花枝上掰下来,否则下一轮花朵就没有力量盛放,”昆明人喜欢用昙花做甜汤,父亲买了8朵昙花,想让我们尝一尝昙花汤的味道,他将昙花的花萼轻轻去掉,把那些柔弱无骨的花瓣用清水反复冲洗,待将莲子等配料熬够40分钟后,在起锅前加入昙花的花瓣。昙花的花瓣、口感又滑又嫩,带着云贵高原上的清香气,父亲的背包里,还装着昙花的小苗。他对我说:“昙花其实很好养,只是栽种后需要三四年才会开花,你要学会耐心等待。”

⑧这次昆明之行,给父亲带来喜悦的,不仅是望远镜调试成功,还有他归来时,我的高考成绩已经出炉。高过一本线41分的成绩,令他十分满意。他送了我一个礼物作为奖励,那是一架迷你天文望远镜,镜片是父亲跟着云南天文台的磨镜师傅学习并磨制的。夜晚用这台小望远镜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清辉四溢的月亮上,有山地,有凹坑,也有被宇宙风暴吹袭后形成的暗影。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父亲归来那天所带回来的是外面那个浩瀚无垠的世界。他曾经说,孩子成长中最要紧的事,就是不局限于眼前的鸡毛蒜皮、些微得失,要看到地球上的千山万水,春华秋实,看到在宇宙星际之间,自己是一粒多么幸运的尘埃。如果你的视野之内都是乌云,那肯定是因为你站得不够高,眺望得还不够远。

⑩归来的那一天,作为父亲,他想给予我的教益,就是如何跳出个人的狭窄视野,去看待这个世界的别致角度,小到一个石榴、一枝棉花,大到一架望远镜,他做到了。

(节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1)品味“父亲对出差毫无怨言,我们全家也毫无怨言”这句话中两个“毫无怨言”的含义。

(2)“小到一个石榴、一枝棉花,大到一架望远镜。他做到了。”结尾句饱含深情,请结合全文探究这句话的内涵。

(3)请想象第⑧段“我”的心理活动,在横线处补写恰当内容。

(4)大部分学校的周边,生活着“陪读”一族。这些陪读父母辞掉自己的工作,牺牲自己的事业,租住在学校周边狭小的出租屋里,全身心照料子女的学习和生活。请结合文中“父亲”的教育智慧,谈谈你对“陪读”现象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做“化石”。

②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作“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节选自《时间的脚印》)

材料二

人类发现历史的过程,就是在探索古代生物发展的历程,通过生物发展的历史,更能够延伸到人类进化的过程,所以化石对于人类来说,能够帮助我们探索人类进化的历程,以及各种生物演变的历史。如果没有化石,那么考古学者只能通过文献和历史记录来推断,但是古时候的科技和思维并不发达,单靠记录揣测对于研究人类进化史来说局限很大,有了化石就能够通过现在的高科技手段分析和推断,能够准确的研究到生物的最原始层面。这种研究结果对于人类来说,能够帮助我们在将来的发展进程中取得更多有助于人类进化的研究探索。

(节选自《科技周刊》)

材料三

①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②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③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④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⑤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⑥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节选自《化石吟》)

(1)探究材料一、材料二,说说研究化石有哪些意义?

(2)材料一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比较分析材料一、材料三的不同,完成下表。

材料

表达方式

语言特点

材料一



材料三

抒情


(4)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将要举行化石展览,有两个化石还需配上一段文字。请你任选一幅化石图片,为它写一段不超过30字的文字。

阅读《择善而从最重要》,完成下面小题。

择善而从最重要

利哈乔夫

①择善而从最重要。

②择善而从,所谓“善”指的是让所有人幸福,扩大爱的范围。儿童时期爱自己的父母,爱兄弟姊妹,爱自己的家庭房舍。依恋之情逐渐扩展到学校、村庄、城市,直至自己的祖国,这已经完全是一种博大深厚的情感了。但是这种情感不能就此止步,还应当继续发扬光大,把人真正地作为人来热爱,要做爱国主义者,不做民族主义者。

③出自善良愿望的远大志向从小事开始——愿自己的亲人幸福,这一愿望逐步扩大,就包括了范围更加广阔的内容,这有点像水面上的涟漪,水面的圆形波纹一圈一圈向外荡漾,波及越远渐趋微弱。

④择善而从,就是让爱同智慧结合。什么样的爱才叫智慧爱呢?我认为智慧爱是有底线、讲规矩、守原则的爱,智慧爱是平等、尊重、充分自由的爱,智慧爱是尊重个性、扬长避短的爱,智慧爱是理性、冷静、科学进取的爱,智慧爱是身心相伴、共同成长的爱。爱,不能是盲目的,凡事总爱激动兴奋的母亲,一味夸奖娇惯她的孩子,可能养育出一个精神残缺的畸形儿;凡事保持理智冷静的母亲,懂得适时点醒骄横无礼的孩子,可能培养出一个明理谦逊的公民。智慧,是融合了善良的聪明。对待你所喜爱的人善良,对待周围其他的人也应该如此。必须善于明辨什么是必要的应酬,什么是无聊和虚伪。智慧给智慧者带来的是良好的名声和长久的幸运,可靠的幸福,还有良心的平静。这种良心的平静在一个人的晚年比什么东西都更加珍贵。

⑤择善而从,就是让爱同忠诚结合。对重大原则保持忠诚的态度,事无巨细都有所遵循。缺乏忠诚因素的爱是圆滑。圆滑难以持久地支撑局面,命运或早或迟会转过身来惩罚圆滑者本人。对自己的家庭、朋友、城市和人民要忠诚,对家乡要忠诚,对纯洁无瑕的青春要忠诚,对祖国要忠诚。对真理——没有矫饰的真理,符合正义的真理——保持忠诚。

(节选自课后推荐篇目有删改)

(1)本文的观点是什么?与孔子说的“择其善者而从之”有什么区别?

(2)文章第④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你从下面两则链接材料中任选其一,判断它最适合作为选文哪一段的论据并简述理由。

【链接材料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链接材料二】1934年,长征路上,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为掩护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身受重伤,不幸被俘后,抵制了敌人高官厚禄的诱惑,牺牲时高呼:“告诉你们,我永远是共产党员。”

(4)“人家都转了,我不转,还是朋友吗?”于是,盲目地跟着转发微信朋友圈,善良变成了一种廉价的“秀”。请你结合本文观点评述这一现象。

阅读下面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二次能源——氢能

①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以“微火”形态呈现的火炬成为许多人脑海中的经典瞬间。而这一瞬间的“幕后推手”,正是氢燃料。氢燃料燃烧过程不排放二氧化碳,氢燃料是如何做到的?这么好的能源,又为什么现在才使用?

②氢,化学元素符号为H,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一位,是最轻的元素,也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大约占据宇宙质量的75%。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与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的化石能源不同,难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但氢的热值很高,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时,氢所产生的热量是焦炭、汽油等化石燃料的2-4倍;同时氢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存储形式多样的特点,可以调配太阳能、风能等作为能源载体。最重要的一点是,氢气仅仅含有氢元素,燃烧的产物中只有水,而传统的化石燃料因为含有碳元素,所以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氢气作为燃料可以彻底实现零碳排放,在“绿色环保”方面意义重大,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二次能源。氢能作为燃料有着丰富的优势,但它的开发和利用充满着诸多挑战。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可分为制取、储运和终端使用三个环节。需要每个环节同时进步,战胜各自的技术壁垒,才能实现氢气的最终利用。

③虽然氢能是绿色能源,但氢的制取过程却并非完全零碳排。氢能按照其制取方式,可分为灰氢、蓝氢、绿氢气三种:灰氢,是通过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燃料产生的氢气,在生产过程中会有二氧化碳的排放。灰氢的生产成本较低,制氢技术也较为简单,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氢气是灰氢,约占当今全球氢气产量的95%左右;蓝氢,是天然气制氢,在产生室温气体的同时,会使用碳捕捉、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对室温气体进行捕获,从而实现低碳排放生产;绿氢,是通过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制造的氢气,比如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在这一过程中,完全没有碳排放,也是制氢的终极目标,但由于目前技术限制,制绿氢成本较高,距离大规模应用仍需时间。

④氢气易燃、易爆,氢能的运输主要有期氢、液氢和固氢输送3种方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储氢容量、降低成本、提高易取用性是储运技术的重点。储氢技术可分为物理储氢、化学储氢两大类。物理储氢主要有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物理吸附储氢以及地下储氢等方式。高压气态储氢是将氢气在低温高压条件下液化后储存在容器中,具有储存容器体积小的优点;吸附储氢是通过分子间作用力,以物理吸附将氢气存储在大比表面的材料中;地下储氢是在地下盐层中挖出一个“容器”来储氢,与风光储一体化项目结合,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有效储存氢气。

⑤当我们足够了解氢的制取与储存之后,关于氢能的利用也被科学家提上了日程,目前氢燃料电池是氢能较为常见的终端应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氢燃料电池就已被应用于航空航天,进入70年代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氢燃料电池逐渐应用于各大领域,包括发电、汽车、船舶和无人机等。

——摘自2022.06.01《中国科普博览》,有改动

【链接材料】

氢氧燃料电池通过电池内的氢气与氧气进行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这种电池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相同。它与一般电池的主要区别在于一般电池的活性物质是预先放在电池内部的,因而电池容量取决于贮存的活性物质的量;而燃料电池的活性物质(氢气和氧气)是源源不断地输入的,因此,这类电池实际上只是一个能量转换装置。

(1)下面对文本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氢能源的相关知识。

B.

第②段中加点词“仅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

氢的制取过程与氢的终端使用都实现了完全零炭排放。

D.

北京冬奥会上的火炬燃烧使用氢燃料,充分体现我国对“绿色环保”的重视。

(2)请对文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进行分析。


(3)请你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围绕“催化分解”“化学反应”“循环”三个关键词,从科普文表述的角度,对下面这幅氢能量转换装置简易图进行说明。(不超过80字)

(4)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结合本文内容,你认为这篇阅读材料是否适合推荐给广大中学生阅读?谈谈你的看法。

买菜做饭中的统筹规划

小 木

①在生活中,面对一系列复杂的事情,有的人思路清晰,重点明确,安排有序,很快就把事情处理妥帖。而有的人却一团乱麻,顾此失彼。造成这种差距的因素很多,其中很可能就有统筹规划的差异。

②什么是统筹规划呢?一般来说,就是在纵观全局、兼顾多种因素的前提下,通盘规划,合理安排进程,提高做事效率。生活中,需要统筹规划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比比皆是,看上去微不足道的买菜做饭,其实就是很好的例子。

③首先,在列采购清单的过程中需要统筹规划。

④市场里食材多种多样,既满足需要又不浪费,那么,买什么?买多少?这要提前计划好。我们可以从“紧急”和“重要”两个方面把食材分类,这样来列采购清单(如图):

⑤1重要而且紧急的物品。如米、面等,是每人每天必需的基本食材,如果家里没有,必须买,而且要买足一段时间的量。

⑥2重要但不紧急的物品。如土豆、萝卜、肉蛋等,要买一些。注意绿叶菜、水果等,储存时间短,不能买多。

⑦3不重要但紧急的物品。如姜、葱、蒜等佐料或配菜,今天马上要的,买一点。

⑧4不重要不紧急的物品。如零食、饮料等,如果资金有限、时间有限或东西太多拿不动,这些就可以不买。

⑨列清单的标准和方法会因人而异,但这个过程中,我们都要注意:一是提前计划,事先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分类和取舍,分清轻重缓急,才能合理取舍。

⑩接下来,食材买回来。整理储存的过程也要统筹规划吗?是的。

⑪哪些用保鲜盒?哪些用保鲜袋?哪些放在通风处?哪些腌制储存?哪些要冷藏?哪些要冷冻?冷冻的话,哪些直接冷冻?哪些要先分割成小份再冷冻才方便使用?储藏空间有限,怎么放才合理……都需要动脑筋。

⑫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工具是不是便利,方式是不是适宜,空间使用是不是合理等。

⑬然后,开始炒菜做饭。这个过程如何统筹规划呢?

⑭不少人有这样的经历:菜炒好了,才煮饭,等半个小时,米饭煮熟了,菜却凉了。

⑮这只是一个做事情前后顺序的问题吗?不是。这是一个如何利用时间的问题。

⑯华罗庚教授在《统筹方法》一文中,曾举过泡茶的例子:泡茶喝,但没有开水;水壶、茶壶、茶杯要洗;火已生了,茶叶也有。接下来,怎么办?

⑰方法一:洗水壶,灌水,放在火上;在等水烧开的同时,洗茶壶、茶杯,放茶叶;水烧开,泡茶喝。

⑱方法二:洗水壶、茶壶、茶杯,放茶叶;灌水,放在火上;水烧开,泡茶喝。

⑲方法三:洗水壶,灌水,放在火上;水烧开了,然后洗茶壶、茶杯,放茶叶,泡茶喝。

⑳哪种方法节省时间?显然,第一种。

㉑同样的,做一顿饭,想在最短时间内开饭,是不是可以先把米饭煮上,在等米饭煮熟的同时洗菜炒菜?是不是可以把蒸煮的菜先蒸着或煮着,同时弄别的菜?姜葱蒜之类的佐料是一次切好还是做一个菜切一次?哪个菜先做哪个菜后做……

㉒炒菜做饭的过程,就是科学利用时间的过程。

㉓现在,我们回头想想,买菜做饭是简单小事吗?不是!要提前计划,要分类取舍;要考虑工具便利,要考虑方式适宜,要考虑空间使用合理;还要想办法科学利用时间……可以说,这是一个周全、周到、周密的统筹规划过程,是思维和智慧的力量。

㉔我们再想想:在学习中,在工作中,在大千世界,比买菜做饭更复杂更需要统筹规划的事情难道还少吗?

㉕常言道:“下得厨房,上得厅堂。”这样看来,在小小厨房中,真还蕴藏着“上得厅堂”的大本领。

㉖让我们先下得厨房,再上得厅堂!

选自网络,有删改。

(1)选文以买菜做饭的过程为例来阐述观点。下面买菜做饭的各环节中,选文并未具体写作的一个环节是( )

A.

A

B.

B

C.

C

D.

D

(2) 选文有泡茶的例子。若补充一个相同作用的事例,下列最合适的一个选项是( )。

A.

早上,把包子蒸上之后洗漱、换衣服,然后关火吃早餐、出门上学。

B.

放学回家,先锻炼身体,然后完成作业,最后整理书包、洗漱休息。

C.

暑假期间自己动手整理书籍,根据书籍的内容和重要性分类摆放。

D.

准备住校的行李,行李箱空间有限,根据物品大小和形状合理摆放。

(3)在不改变原意、保持前后文连贯的前提下,请把文中划线句改为反问句以引出下文、激发思考。


(4)在下面的辩论活动中,若你作为正方辩手要反驳对方。请先表明观点,然后运用选文的内容阐述理由。

辩题:中小学生是否有必要做家务

反方辩手:我方认为中小学生没必要做家务。因为学生要志存高远,以后要做大事!而买菜做饭这种鸡毛蒜皮的家务跟以后要做的大事没有关系,所以没必要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