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陆游筑书巢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
解释加点的词语
(1)或陈于前(       )    (2)妻子不觌(          )
(3)或至不得行(      )   (4)信乎其似巢也(         )
翻译下面句子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文章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生活情趣?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肉食者,未能远谋。鄙:
(2)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狱: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一文,在赏析时,有人认为鲁庄公“鄙”,也有人认为鲁庄公“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齐鲁“长勺之战”中鲁国获胜的原因有哪些?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罗,斗伯比送之。还,谓其御曰:“莫敖 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遂见楚子,曰:“必济师。”楚子辞焉。入告夫人邓曼。邓曼曰:“大夫其非众之谓。莫敖狃于蒲骚之役,将自用也,必小罗。君若不镇抚,其不设备乎!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楚子使人追之,不及。
莫敖使徇于师曰:“谏者有刑。”及鄢,乱次以济,遂无次。且不设备。及罗,罗与卢戎两军之,大败之。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而听刑。楚子曰:“孤之罪也。”皆免之。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释】①莫敖:即屈瑕。②举趾:抬脚。③狃(niǔ):习以为常而不加重视。蒲骚:地名。④徇(xùn):对众宣示。⑤鄢(yān):水名,汉水支流。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肉食者,未能远谋鄙:目光短浅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可以凭借
C.遂见楚子,曰:“必师”济:救济
D.罗与卢戎两之军:进攻,夹击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其乡人还,谓其御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情乱次济,遂无次
C.战长勺莫敖使徇师曰
D.公将鼓斗伯比送

下列对两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写曹刿作为平民入朝见鲁庄公献计献策,说明曹刿是一个热爱国家、关心国事、深谋远虑、充满自信的人。
B.甲文中曹刿认为战争要想取得胜利,一是在政治上要取信于民,二是在战术上要准确及时地把握好战机。
C.乙文中斗伯比预知战争的结局,提出了“必济师”的建议,目的是希望楚王能对屈瑕进行镇抚,并使他加强防备。
D.乙文中楚王用人不当,不听大臣的意见。楚军败后,他虽能承担责任,但无原则地赦免众将,这体现了楚王治军无方、不善治政的特点。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
甲乙两文中曹刿和屈瑕在作战指挥方面表现出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生忧患,而死安乐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不言而
C.国恒
马无故而入胡
D.行拂乱其所

凡可以辟患者何不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困于心,衡于虑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食之不能尽其材

翻译下面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选文首先采用了 的论证方法,得出艰难困苦的生活能够使人磨砺成才的结论,然后采用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得出

文言文阅读
阅读《治水必躬亲》和《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完成小题。
(一)治水必躬亲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二)东坡先生墓志铭
(东坡)自密 徙徐,是岁,河决曹村,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
①密:密州。 ②徐:徐州。③屦(jù):粗布鞋。 ④潦:积水。 ⑤侪(chái):辈、类。 ⑥跣(xiǎn):赤脚。 ⑦锸(chā):锹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流有缓
B.密徙徐 使招募
C.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遂子孙荷担者三夫
D.好逸而恶劳者但少闲人吾两人者耳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非咨询不穷其致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谁与守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忠介、苏东坡治水都做到了“躬亲”,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他们各自的表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绍圣①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②“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③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④为潭,深者缒石⑤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⑥,观山烧⑦,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⑧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
【注释】①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绍圣元年,苏轼被贬惠州。 ②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③殆:大概。④辄(zhé):就。⑤缒(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⑥倒行:顺来路回去。 ⑦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⑧余甘:橄榄的别称。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心之()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山而东()④影颓然()
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3)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甲】【乙】两篇文章都是山水游记,两位作者都有相似的经历,这两篇文章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