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阅读。
野鸭
一天,我在小山上漫步,忽然看见一束枯草旁边躺着一只野鸭。
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人发觉,藏在这儿的,我就用手杖拨了它一下,想叫它站起来,可是它一动不动。
我觉得很奇怪,便俯下身细看。这时我才发现它已经死了。它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出去,张着嘴,里面塞满了雪。它的翅膀稍稍张开来,一条腿略微伸向后。在它的腿跟前有两个蛋,我便把这死鸭提起来。果然在它身子底下有一个巢,里面盛着十一个蛋,连同外面两个,一共是十三个。
我将它仔仔细细地审视了一番,没有发现伤痕或遭受暴力的迹象。从它身上的各种情形看,它是被冻死的。虽然看的只是表面现象,但是我还是毫不迟疑地做出了这个结论:它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同那场暴风雪进行了一番殊死的斗争以后死去的。
我望着这只野鸭,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这是一种多么深沉,多么感人肺腑的爱呀!
可怕的风雪席卷了这个孤寂荒凉的小山,凛冽刺骨的寒风令人窒息。而这只可怜的野鸭却不顾这一切,竟然敢向它的敌人挑战,执意保卫着自己的家和孩子,直到精疲力尽,再也无力这样做的时候,毅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太阳已经落下去了,苍茫的暮色渐渐隐没了远处的山峦。我用一张大纸把它们包起来,在地上挖了一个小小的坟,将它们母子放进去,用泥土把它们埋起来。我把它们留给大地母亲,便继续向前走我的路了。
(1)将本文中首尾呼应的句子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短文的主要内容,将正确的一项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
①赞扬了野鸭敢于跟风雪搏斗的精神。
②表达了“我”对野鸭无限同情的感情。
③赞扬了动物深沉、伟大的母爱。
(3)第5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4)理解文中的词语(第6自然段):
①“这一切”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的“敌人”指的是____________。
③“精疲力尽”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毅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蝙蝠和雷达》选段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能捕捉飞蛾和蚊子;()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一根极细的电线,它()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房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xì jì)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ménɡ mēnɡ)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zháo zhe)。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按课文内容在()里填上正确的词。
(2)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画横线。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灵巧()清楚()漆黑()
(4)第二自然段中的“这个问题”指什么问题?
(5)“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他们”指,“它”指。
(6)科学家一共做了几次试验?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自然之道》选段
我和同伴()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地对向导说:“你得(dé děi)想想办法啊!” 向导却()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废颓丧)地飞走了。
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zhēn zhēnɡ)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睸)。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空。
(2)将括号里不正确的词或者读音删去。
(3)写出词语的近义词。
若无其事()成千上百()侦察()
(4)“侦”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再查;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再查画。
(5)文段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幼龟的数量多?请把它圈出来。
(6)“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这句话中,“自然之道”的意思是。向导觉得那只负责侦察的幼龟被嘲鸫叼走是“自然之道”,这是为什么?请联系课文,说说你的理解。
(7)请写出你知道的一个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办事的例子。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问题。(共5分)
选用水杯小常识
生活中,选用适当的水杯饮水,有利于人体健康。
一般首选陶瓷杯,尤其是内壁无色的。它不仅材质安全,能耐高温,而且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常用来喝热饮。
玻璃杯虽不合化学物质,易于清洗,但导热性强,容易令使用者不慎烫到自己。如果水温过高,还可能导致杯子爆裂,应尽量避免盛装滚烫的水。
塑料杯虽然色彩美丽、造型多变且耐摔打, 但塑料本身具有很多安全隐患,最好不要用来装热水,以防有毒物质遇热稀释到水中。
不锈钢材质的杯子在酸性环境下有可能溶出有害物质,所以饮用咖啡、橙汁等酸性饮料也是不安全的。
一次性纸杯看起来卫生、方便,其实产品的合格率无法判断,用肉眼也无法分辨是否干净。此外,制作一次性纸杯还会消耗资源,所以从环保角度来考虑,也应该尽量少用一次性纸杯。
(1)根据短文内容,选择一个正确的说法:
| A.幼儿园的小朋友用玻璃杯喝热水是很不安全的。 |
| B.使用塑料杯喝热水最合适。 |
| C.喝橙汁可以选择各种杯子。 |
| D.选购水杯,首先要考虑杯子的颜色。 |
(2)我们要尽量减少一次性纸杯的使用,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的妈妈要过生曰了,他要选购一个杯子给 妈妈冲咖啡用。选哪种杯子给妈妈作礼物最合适呢?请你为小明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问题。(共14分)
心中的歌
①我的父亲虽然不会歌唱,甚至五音不全,但他教会了我聆听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
②那是在我很小的时候。一个夏夜,一道道强烈的闪电划破了夜空,雷声从遥远的地方隆隆而来,我被惊醒,吓得放声大哭。这时,父亲来到我的床边,轻轻地拍着我说:“听!暴风雨里有歌声,你听见了吗?”我不哭了,凝神听起来。“喀啦啦——”一声炸雷响起,“听那鼓声!”父亲说,“少了鼓声,就没有节奏,没有音韵了!”狂风怒号,我依偎在父亲身边。他轻轻地说:“我们乐队里又多了一只口琴。你听见了吗?”我侧耳倾听,“不,我觉得像竖琴。”父亲拍拍我的脸颊,微微一笑,说:“现在你已经会想象了!闭上眼睛,你还能从声音中想到什么?”我闭上眼睛,虔(qián)诚地听起来。那一夜,我睡得真香。
③我读中学时,父亲常用古琴弹奏自己想象的乐曲。他弹几分钟后,就会陷入沉思。我问他:“您在想什么?”父亲把手放在胸口上说:“我在聆听自己心中的歌,听,这‘咚、咚、咚“ 有节奏的心跳多么像敲击的鼓点,它能使你在生活中树立信心,产生前进的动力!”当时,我虽然并不完全理解,但也开始学着他的样子聆听自己心中的歌。
④长大后我当了老师,很乐意帮助我的学生。小芳是一个只有微弱听力的残疾小姑娘。她和正常孩子一起读书时很困难,所以她不愿意努力听讲,也不愿意和同学交往。我想起用父亲敖我的办法开导和帮助她。我们俩一起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我告诉她:“不仅要用耳朵听,还要用心听,就会陶醉在这音乐之中,听到自己心中的歌。”
⑤以后,我们每天都要听一段音乐,然后关掉录音机,两人都把手放在胸口,聆听自己心中的歌,她的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欣喜。坚持一段时间后,我惊喜地发现小芳变了!上课时,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课后,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别人问她“你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她眼睛一亮,把手放在胸口,学着我的样子聆听自己心中的歌。
⑥从小芳的变化中,我也听到了自己生命中欢乐的歌,这歌声多么美妙啊!
(1)概括第②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她的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欣喜”这句话的含义是:(只选一项)
A.小芳感到听心脏跳动和感受音乐很有趣。
B.小芳第一次听到这么美妙的音乐,感到很惊奇。
C.小芳不仅从听心脏跳动和感受音乐中获得快乐,还对生活充满信心。
(3)在第⑤自然段的横线上,描写出小芳变化的具体表现(如:她的神态、动作等)。
(4)认真阅读短文,填空。
短文中反复写到了“心中的歌”,它在 ( )一“我”一( )之间传唱。 写出你对“心中的歌”的理解。
(5)短文第②自然段至第④自然段的表达顺序是:
A. 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
B.按时间顺序叙述
C.按地点变化叙述
阅读短文,完成问题。(共11分)
冰山奇观
①南极的冰山数量非常多,是世界上最大的冰窖。南极的冰山总数大约有22万座。这些冰山每年向海洋里倾泻的冰水总重量多达14000多亿吨。( )南极的冰山全部融化,( )会使地球上海洋的水位升高许多,现在不少的沿海城市都要被淹没。
②南极的冰山不仅数量多,而且体形巨大。常见的冰山一般都有3 -10层楼那么高。以美国科学家在南极格陵兰岛以西发现的冰山为例。水面以上竟然高167米。如果算上海水下面的部分,要比我们北京的香山高得多。科学家还观测到一座大冰山,它长达333千米,宽96千米,像是一座冰雕玉砌的岛屿漂流在大海中。有的冰山实在太大了,要在海洋上漂浮好几年,才可能全部融化。
③南极的冰山形状奇特。它们有的像高高的屏障,有的如起伏的丘陵,有的似晶莹的玉山……这些数十年被风暴侵蚀而自然形成的冰山,好像被人工雕刻过一样光滑。
(1)短文围绕南极冰山写了____、__________ 和____三方面的内容。
(2)第①自然段中,括号里应填写的关联词语是:
A. 即使……也…… B.如果……就……
C.无论……都…… D. 不仅……还……
(3)第②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4)“南极的冰山不仅数量多,而且体形巨大”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A.引起注意 B.突出主题 C.总结全文 D.承上启下
(5)第②自然段中,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大冰山比作冰雕玉砌的岛屿,这样写的好处是:
A.准确、具体 B.简洁、流畅 C.生动、形象 D.通顺、连贯
(6)“南极的冰山形状奇特”一句中,“奇特”的意思是:
A.好奇,独特 B.奇怪,特别 C.新颖,漂亮 D.稀少,怪异
(7)南极冰山形状奇特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