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口”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小题。
曹锡宝,字鸿书,一字剑亭,江南上海人。乾隆初,以举人考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大学士傅恒知其欲以甲科进,乃不为请迁,二十二年,成进士,改庶吉士。口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三十一年,散馆,改刑部主事。再迁郎中。授山东粮道。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居三年,上以锡宝补司业无期,特授陕西道监察御史。时协办大学士和珅执政,其奴刘全恃势营私,衣服、车马、居室皆逾制。锡宝将论劾,侍郎南汇吴省钦与锡宝同乡里,闻其事,和坤方从上热河行在,驰以告和珅,令全毁其室,衣服、车马有逾制,皆匿无迹。锡宝疏至,上诘和珅。和珅言平时戒约严,或扈从日久渐生事,乞严察重惩。乃命留京办事王大臣召锡宝问状,又令步军统领遣官从锡宝至全家察视,无迹,锡宝自承冒昧。上召锡宝诣行在面诘,锡宝奏全倚势营私,未有实迹,第为和坤“杜渐防微”,乃有此奏。复谕军机大臣,大学士梁国治等覆询,锡宝又承“杜渐防微”语失当,请治罪。下部议,当左迁。上手诏略言:“平时用人行政,不肯存逆诈亿不信之见。若委用臣工不能推诚布公,口猜疑防范,据一时无根之谈,遽入人以罪,使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断无此政体。锡宝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之见,託为正言陈奏.姑宽其罚,改革职留任。”五十七年,卒。
仁宗亲政,诛和坤,并籍全家,乃追思锡宝直言,谕曰:“故御史曹锡宝,尝劾和坤奴刘全倚势营私,家赀丰厚。彼时和珅声势薰灼,举朝无一人敢口纠劾,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今和珅治罪后,并籍全家,赀产至二十馀万。是锡宝所劾不虚,宜加优奖,以旌直言。锡宝赠副都御史,其子江视赠官予荫。”锡宝,一士从子,再世居台省,敢言名。家有瓮,焚谏草,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
(《清史稿》)
注:①散馆:明清时期庶吉士学习期满称“散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下正确的一项是

A.乃命留京办事王大臣召锡宝问状:情况
B.为和珅“杜渐防微”第:住宅
C.不肯存逆诈亿不信之见亿:预料
D.并全家籍:没收入官府

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口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
② 若委用臣工不能推诚布公,口猜疑防范,据一时无根之谈。
③ 举朝无一人敢口纠劾,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

A.①其 ②乃 ③于 B.①其 ②乃 ③为 C.①以 ②而 ③于 D.①以 ②而 ③为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B.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C.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D.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曹锡宝在乾隆初年就凭借举人的考试获得朝廷的任命,并因为资历较深而被提拔为侍读,后来因为大学士傅恒的阻挠,没能继续晋升。
B.乾隆认为,因为曹锡宝对和珅的弹劾只是没有查清事情的虚实,加上只是一介书生,见解迂腐,因此免除了对他的惩罚。
C.嘉庆皇帝在铲除了和珅之后,想起来了曹锡宝当年的直言进谏,下令追赠曹锡宝副都御使的官位,曹锡宝的儿子也因此受到荫庇,被赠与官职。
D.曹锡宝是曹一士的儿子,他们父子两人都官居台省,以敢于直言而闻名。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是锡宝所劾不虚,宜加优奖,以旌直言。
②家有瓮,焚谏草,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
曹锡宝弹劾和珅为什么不能成功,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说明。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
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德五年五月廷臣九人为知府简:选拔
B.咸获苏息苏息:死而复生
C.一意拊循抚循:抚慰安抚
D.人情大扰:扰乱

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豫择吏的标准看重出身的家庭和道德品质。他担任松江知府期间,从“良家”中挑选谨慎厚道的加以任用,并且用礼法教育他们。
B.赵豫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上奏皇帝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百姓因此受益。
C.赵豫为政和乐平易,移风易俗。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
D.赵豫深受百姓爱戴,在官吏中影响很大。他任期届满百姓“乞留”,在他的影响下各郡出现了许多深受百姓爱戴的知府。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
(2) 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梁冀字伯卓。为人鸢肩豺目,洞精党眄,口吟舌言,能书计。少为贵戚,逸游自恣。永和元年,拜河南尹。冀居职暴恣,多非法,父商所亲客洛阳令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商以冀,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而恐商知之,乃推疑于放之怨仇,请以放弟禹为洛阳令,使捕之,尽灭其宗亲、宾客百余人。
商薨未及葬,顺帝乃拜冀为大将军,弟侍中不疑为河南尹。质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冀闻,深恶之,遂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复立桓帝,而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惧,语在《李固传》。
冀用寿言,多斥夺诸梁在位者,外以谦让,而实崇孙氏宗亲。冒名而为侍中、卿、校尉、郡守、长吏者十余人,皆贪叨凶淫,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于死徙。扶风人士孙奋居富而性吝,冀因以马乘遗之,从贷钱五千万,奋以三千万与之,冀大怒,乃告郡县,认奋母为其守臧婢,云盗白珠十斛、紫金千斤以叛,遂收考奋兄弟,死于狱中,悉没资财亿七千余万。
元嘉元年,帝以冀有援立之功,欲崇殊典,乃大会公卿,共议其礼。于是有司奏冀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礼仪比萧何。冀犹以所奏礼薄,意不悦。专擅威柄,凶恣日积,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
不疑好经书,善待士。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不疑自耻兄弟有隙,遂让位归第,与弟蒙闭门自守。冀不欲令与宾客交通,阴使人变服至门,记往来者。南郡太守马融、江夏太守田明,初除,过谒不疑,冀讽州郡以它事陷之,皆髡笞徙朔方。融自刺不,明遂死于路。
延熹元年,太史令陈授因小黄门徐璜,陈灾异日食之变,咎在大将军。冀闻之,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帝由此发怒。收冀财货,合三十余万万,以充王府,用减天下税租之半。
(节选自《后汉书·梁统列传》)
【注】①寿:孙寿,梁冀的妻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书计裁:通“才”,仅仅
B.商以冀让:退让
C.融自刺不殊:死
D.洛阳令收考授讽:暗示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冀身为大将军却“极为跋扈”的一组是
①少为贵戚,逸游自恣
②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
③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
④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惧
⑤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
⑥冀闻之,讽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冀阴险狠毒,残暴放纵。杀了吕放之后,又杀了吕放的弟弟洛阳令吕禹和他们家的宗亲、宾客百余人。
B.梁冀阴险狡诈,工于心计。扶风人士孙奋家境富裕却很吝啬,梁冀就赠送给他四匹马,然后向他借钱五千万。
C.梁冀居功自傲,骄矜跋扈。桓帝因梁冀对自己有援立之功,而欲礼遇梁冀,可梁冀还觉得礼遇不够优厚,很不高兴。
D.梁冀贪婪成性,富甲天下。朝廷没收梁冀的全部财产,共三十多亿,用来充实国库,因此减免了百姓一半的租税。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于死徙。
(2)不疑好经书,善待士。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①。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孟子告子下》)
【注】①以邻国为壑:据《韩非子•喻老》篇说,白圭治水注重修筑和保护堤防,致使水无出路,流入邻国。
(1)根据原文,请分别概括白圭和禹的治水方法。
(2)从道德层面上看,孟子认为白圭的治水方法错在哪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焚驴志
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①。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②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之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篓,亦惟人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③,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④,师兴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乞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⑤,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①无主赖:无所依恃。 ②厌禳:祈祷免除灾祸的巫术。③桑林之祷:商汤在桑林以身祈雨。④伐邢之役:邢国无道,卫国出兵攻邢以祈雨。 ⑤魃(bá):传说中引起旱灾的鬼怪。
对下列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厌禳小靡不为之数:法术
B.民自罹之,吾何焉预:参与
C.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过错
D.吾何一死爱:喜爱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驴的不满情绪的一组是
①怪诬之说兴。 ②云方兴,驴辄仰号之。 ③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④孰诬吾者,而帅从之! ⑤暴巫投魃,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 ⑥潦溢伤禾,岁卒以空。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寓言假托一个焚驴求雨、白驴诉冤的故事,讥讽迷信愚妄、不仁不智的做法。
B.驴劳辱终生,但非任人宰割之辈,驴的形象里包含着作者为受欺者鸣不平的情怀。
C.镇阳帅自言忧民,是急民所急的官吏,准备杀掉白驴祈禳,是为救民于灾难之中。
D.结尾含深意:大雨成灾,水涝伤害了庄稼,证明旱涝与白驴无关;进一步暗指真正的祸源。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
(2)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语段划线部分断句。
古人呼剧本为传奇者因其事甚奇特未经人见而传之是以得名可见非奇不传新即奇之别名也若此等情节业已见之戏场则千人共见万人共见绝无奇矣焉用传之是以填词之家,务解“传奇”二字。
(取材于李渔《闲情偶寄·脱窠臼》)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