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为了测定液化气中丙烷(C3H8)在氧气不足时的燃烧产物,将一定量的丙烷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 物质 | 
   丙烷 | 
   氧气 | 
   水 | 
   二氧化碳 | 
   X | 
  
| 反应前质量/g | 
   4.4 | 
   12.8 | 
   0 | 
   0 | 
   0 | 
  
| 反应后质量/g | 
   0 | 
   0 | 
   7.2 | 
   4.4 | 
   a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中a的值为5.6                B.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可能含有氢元素               D.X只含碳元素
小丽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 
   区分炭粉和CuO粉末的三种方法 | 
   B | 
   电解水可得到的结论 | 
  
| ①做燃烧实验,观察现象 ②加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③通入H2并加热,观察现象  | 
   ① 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学科 ② ②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③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 
  ||
| C | 
   降低NaOH溶液pH的三种方法 | 
   D | 
   粗盐提纯的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 | 
  
| ①加水稀释 ②加入稀盐酸 ③加入硫酸铜溶液  | 
   ①溶解时搅拌,加速溶解 ②过滤时起到引流的作用 ③蒸发时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 
  
下列与人的生理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时人体代谢加快,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血液的pH增大 | 
| B.脂肪(由碳、氢、氧元素组成)在人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是CO2和H2O | 
| C.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 
| D.煤气中毒主要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牢固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 | 
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 C.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 | 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19世纪末,物理学家瑞利在研究中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密度与从含氮物质中制得的氮气密度有微小差异。他没有放过这一微小差异,在与化学家拉姆塞的合作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于1894年发现了空气中的氩。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氩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气体 | 
| B.19世纪末以前,人们认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 
| C.瑞利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是纯净物 | 
| D.瑞利从含氮物质制得的氮气是纯净物 | 
下列对课本中相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实验能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 
| B.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能说明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 C.黄豆与芝麻混合的实验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 
| D.二氧化碳灭火实验能说明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