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51.2g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O2、N2O4)的混合物共0.8mol,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mL 2.0mol/L NaOH溶液完全吸收,溶液中生成NaNO3和NaNO2,则原混合气体中NO的物质的量为
| A.0.3mol | B.0.4mol | C.0.5mol | D.0.6mol |
有A、B、C、D四种金属,当A、B组成原电池时,电子流动方向A
B;当A、D组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B与C构成原电池时,电极反应式为C2++2e-=C,B-2e-=B2+,则A、B、C、D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A>B>C>D B.A>B>D>C
C.D>A>B>C D.D>C>A>B
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铜是负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
| 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
|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
|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
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任何化学反应,均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
| B.原电池是把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
| C.原电池的两极必须都是金属 |
| D.原电池都可以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流,应用十分广泛 |
已知反应H2(g)+Br2(l)=2HBr(g)在25 ℃、101 kPa下进行,放出热量为72 kJ,蒸发1 mol 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 kJ,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
| H2(g) |
Br2(g) |
HBr(g) |
|
| 1 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 |
436 |
a |
369 |
则表中a为( )。
A.404 B.260 C.230 D.200
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方程式可表示为2NH4ClO4=N2↑+4H2O+Cl2↑+2O2↑+热量,对此反应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
| 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
| C.从能量变化来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动能和热能 |
| D.反应中高氯酸铵只作氧化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