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岁暮杂感十首(其二)①
(清)曾国藩
高嵋山下是侬家②,岁岁年年斗物华③。
老柏有情还忆我,夭桃无语自开花④。
几回南国思红豆,曾记西风浣碧纱。
最是故园难忘处,待莺亭畔路三叉。
【注】①本诗作于道光十五年(1835),当时曾国藩25岁。头年冬天,他首次进京参加科考未第,但他雄心不已,决心继续客居北京,参加来年的会试。时光匆逝,转瞬即到除夕大节,曾国藩思乡怀亲,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此诗。②侬:我。③物华:自然景物。④夭桃:出自《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后以“夭桃”称艳丽的桃花。
首联中最富表现力的词语是哪一个?请简析它的妙处。
有人认为,本诗一洗传统思乡诗贯有的灰暗、凄婉、消沉的色彩。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简述理由。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闲游
刘将孙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
注:刘将孙是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的儿子。这首小词作于宋亡之后。
词的起首三句有怎样的作用?试简要说明。
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故国之思,试结合下片前三句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履或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请简要概括“半山春晚” 的特点。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的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8分)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①
韩驹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②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顾藉③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注:①韩驹(?~1135),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诗派诗人。曾从师于苏辙。徽宗政和初,因献颂得官,任秘书省正字,后因从学苏辙(元祐党人)而被贬官分宁县,此诗作于此时。
上舍:宋神宗时把大学分为上舍、内舍、外舍三级,以上舍为最高。  
②摩:接近,碰到。
③顾藉:顾惜。
首联哪个字用得最生动?请结合首联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
请指出颈联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 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看叶
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注】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
诗人所说的“意味长”,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如何表现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