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答毕仲举书
苏轼
奉别忽十余年,愚瞽顿仆,不复自比于朋友,不谓故人尚尔记录,远枉手教,存问甚厚,且审来起居佳胜,感慰不可言。罗山素号善地,不应有瘴疠,岂岁时适尔。既无所失亡,而有得于齐宠辱、忘得丧者,是天子也。
仆以任意直前,不用长者所教以触罪罟。然祸福要不可推避,初不论巧拙也。黄州滨江带山,既适耳目之好,而生事百须,亦不难致,早寝晚起,又不知所谓祸福果安在哉?
偶读《战国策》,见处士颜蠋之语“晚食当肉”,欣然笑。若蠋者,可谓巧于居贫者也。菜羹菽黍,差饥而食,其味八珍等;而既饱之余,刍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美恶在我,何与于物。
所云读佛书及合药救人二事,以为闲居之赐甚厚。佛书旧亦尝看,但暗塞不能通其妙,独时取其粗浅假说以自洗濯,若农夫去草,旋去旋生,虽若无益,然终愈于不去也。若世之君子,所谓超然玄悟者,仆不识也。往时陈述古好论禅,自以为至矣,而鄙仆所言。
仆尝语述古,公之所谈,譬饮食龙肉也,而仆之所学,猪肉也,猪之与龙,则有矣,然公终日说龙肉,不如仆之食猪肉实美而真饱也。不知君所得于佛书者果何耶?为出生死、超三乘,遂作佛乎?抑尚仆辈俯仰也?学佛老者,本期于静达。静似懒,达似放。学者或未至所期,而先得所似,不为无害。仆常此自疑,故亦以为献。
来书云处世得安稳无病,粗衣饱饭,不造冤业,乃为至足。三复斯言,感叹无穷。无缘面论,以当一笑而已。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审来起居佳胜比:最近
B.是天子也相:祐助
C.刍满前豢:饲养
D.则有矣间:差别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欣然笑②本期于静
B.①晚食当肉②仆常此自疑
C.①若农夫去草②譬饮食龙肉也
D.①其味八珍等②抑尚仆辈俯仰也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以任意直前,不用长者所教以触罪罟。
(2)学者或未至所期,而先得所似,不为无害。
据此回信,推测毕仲举来信的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父不愿其然:这样
B.即尊位及:等到
C.时台,疾满百日当解禄制:节制
D.丰尝于人中显二弟诫:警告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
①在邺下名为清白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
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④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
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
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
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
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3)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唐临,字本德,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之孙。其先自北海内徙。武德初,隐太子讨王世充,临以策进说,太子引直典书坊,授右卫率府铠曹参军。太子废,出为万泉丞。有轻囚久,方春,农事兴,临说令可且出囚,使就畎亩。不许。临曰:“有所疑,丞执其罪。”令移疾,临悉纵归,与之约,囚如期还。
迁侍御史。大夫韦挺责著位不肃,明日,挺越次与江夏王道宗语,临进曰:“王乱班。”道宗曰:“与大夫语,何至尔!”临曰:“大夫亦乱班。”挺失色,众皆悚伏。俄持节狱交州,出冤系三千人。累迁大理卿。高宗尝录囚,临占对无不尽,帝喜曰:“为国之要在用法,刻则人残,宽则失有罪,惟是折中,以称朕意。”它日复讯,余司断者辄纷诉不已,独临所讯无一言。帝问故,答曰:“唐卿断囚不冤,所以绝意。”帝叹曰:“为狱者固当若是。”乃自述其考曰“形如死灰,心若铁石”云。
永徽元年,拜御史大夫。萧龄之尝任广州都督,受赇当死,诏群臣议,请论如法,诏戮于朝堂。临建言:“群臣不知天子所以议之之意。在律有八。王族戮于隐,议亲也;刑不上大夫,议贵也。今龄之贪赃狼扈,死有余陛下以异于它囚,故议之有司,又令入死,非尧、舜所以用刑者,不可为后世法。”帝然之。龄之,齐高帝五世孙,由是免死。
临累迁吏部尚书。初,来济谪台州,李义府谪普州,临奏许祎为江南巡察使,张伦剑南巡察使。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为潮州刺史,卒,年六十。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轻囚久系:关押
B.迁侍御史再:又
C.俄持节狱交州按:巡查
D.为潮州刺史起:起用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唐临善于执法的一组是
① 大夫亦乱班 ② 出冤系三千人③临占对无不尽④独临所讯无一言⑤唐卿断囚不冤,所以绝意。 ⑥临奏许祎为江南巡察使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临为人宽仁。对于一些犯罪不重被拘押的罪犯,当农时到来,农活较多的时候,他敢把这些人放出去,并约定他们自动回来的日期。
B.唐临为人正直。当着众大臣的面,他敢于指责江夏王道宗乱了秩序,还指出韦挺也乱了秩序,这让韦挺和众人非常害怕。
C.唐临执法严明。他断案无冤案产生,就是因为他执法严明,皇帝认为执法者都应该像唐临一样,“形如死灰,心如铁石”。
D.唐临节俭少贪欲。他不喜欢置办房屋地产等,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他为官清廉。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国之要在用法,刻则人残,宽则失有罪,惟是折中,以称朕意。
(2)陛下以异于它囚,故议之有司,又令入死,非尧、舜所以用刑者,不可为后世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每小题2分,第6题16分,共26分)
郦道元,字善长,初爵永宁侯,例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为书侍御史。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后试守鲁阳郡,道元表立黉序①,崇劝学教。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②。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③化。”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蛮人诣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免官。
孝昌初,梁遣将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梁军至涡阳,败退。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后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司州牧、汝南王悦嬖④近左右丘念,常卧起。及选州官,多由于念。念常匿悦第,时还其家,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悦启灵太后,请全念身,有敕赦之。道元遂尽命,因以劾悦。
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
(选自《北史•列传第十五》)
【注】①黉序:古代的乡学。②大学:古学校名,即国学。③文翁:名党,字仲翁,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兴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④嬖:宠爱。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爵永宁侯袭:继承
B.自太傅掾为书侍御史引:推荐。
C.二人并免官坐:因为犯罪。
D.依仆射李平故事故事:旧事。

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御史中尉李彪道元执法清刻夷
B.道元遂尽命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以成良守文翁化师道不传也久矣
D.常卧起遂之俱出君

对下列句子句式和词类活用分析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②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
③二人并坐免官④例降为伯
⑤请全念身⑥彪为仆射李冲所奏

A.①是判断句,③④翻译时要译为被动句。
B.②“……于世”为介宾结构后置,是唯一的倒装句。
C.③④⑤有词类活用现象,⑥是典型的被动句。
D.④很有特点,与③⑤各有相通之处。

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道元“执法清刻”的一组是
①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②道元表立黉序,崇劝学教
③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④(蛮人)请前刺史寇祖礼
⑤道元追讨,多有斩获⑥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郦道元执法严厉,被御史中尉李彪看中,李彪推荐将其从太傅掾任上调为书侍御史,后因此而受牵连获罪被免职。
B.顺皇后的父亲于劲是冀州刺史,领兵在关中作战,不在冀州任上。郦道元虽身为冀州镇东府长史,管理冀州全州事务达三年之久,说明了于劲对他的赏识和信任。
C.郦道元在任东荆州刺史时,老百姓状告前任刺史寇祖礼执法苛酷,结果朝廷将前后两任刺史同时免官治罪。
D.侍臣丘念深受司州牧、汝南人王悦宠信,干预政事,操纵州官选举。郦道元主持正义,把丘念抓起来,并抢在灵太后命令下达之前将其处死。

翻译下列句子(前两句出自阅读文本,后两句出自必修课本课文)。
(1)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
(2)后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性审慎,不妄交游。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引徽为主簿。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叹徽有古人风。寻除太尉府行参军。
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十年,迁给事黄门侍郎。
(刘彦)频征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文帝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徽又使赞成其住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彦辞无罪,徽数之曰:“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计君之咎,实不容诛。但受诏之日,本令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于是宣诏慰劳吏人及彦所部,复云大军续至,城内无敢动者。
十二年,以徽信洽西土,拜瓜州刺史。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边人乐而安之。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后虽历公卿,此志不懈。出为襄州刺史。时南方初附,旧俗官人皆通饷遗。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及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皆况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七》)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吏宾客并去委:抛弃
B.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盛,众多
C.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边远耳谢:道歉,谢罪
D.徽乃遣一人劝彦归朝微:稍微

以下各项中的两句话分别表现申徽“审慎”、“勤至”的一项是()

A.①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 ②复云大军续至
B.①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 ②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
C.①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 ②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
D.①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 ②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之

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徽“不妄交游”,但遇到知己却又不轻易放弃,这一点在无邃被囚车押往洛阳时他与“上吏宾客”的不同举动便足以证明。
B.申徽办事认真,深得文帝的信任,做大行台郎中时,国家有关文书往往出自他的手笔。河桥之战,军队失利,申徽忠于职守,得到了魏帝的称赞。
C.申徽在捉拿刘彦时表现出了他的谋略,先派人规劝试探,不成后,又亲自出面假装帮助刘彦,按事先商定的计划终于达到了智擒刘彦的目的。
D.申徽做官一向勤奋、尽职、廉洁,面对百姓的拥戴,却感到有愧,他将这种感受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首诗也受到了百姓的欢迎。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
(2)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

文言文阅读
蒋瑶,字粹卿,归安人。弦治十二年进士。正德时,历两京御史。陈时弊七事,中言:“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百一。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并言:“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有旨诘问,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寻出为荆州知府。筑黄潭堤。调扬州。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诸嬖幸皆怒。江彬欲夺富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瑶执不可。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帝笑而遣之。府故有琼花观,诏取琼花。瑶言自宋徽、钦北狩,此花已绝,今无以献。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帝曰:“苧白布,亦非扬产耶?”瑶不得已,为献五百疋。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瑶扈至宝应。中官邱得用铁縆系瑶,数日始释,竟扈至临清而返。扬人见瑶,无不感泣。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赀建祠祀之,名自此大震。嘉靖初,历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令瑶归候调。已,累迁工部尚书。四郊工竣,加太子少保。西苑宫殿成,帝置宴。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其重瑶如此。时土木繁兴,岁费数百万计。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予。以忧去。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帝幸承天,瑶扈从。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至是大工频仍,岁募民充役,费二百余万。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以老致仕去。瑶端亮清介。既归,僻处陋巷。与尚书刘麟、顾应祥辈结文酒社,徜徉岘山间。卒年八十九。赠太子太保,谥恭靖。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革除
B.驾,瑶扈至宝应旋:到达
C.自今瑶议者如:像、如同
D.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予赉:赏赐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蒋瑶“端亮清介”的一组是
①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
②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
③扬人见瑶,无不感泣
④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
⑤彬即畀瑶,责其直
⑥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德年间,蒋瑶力陈时政弊端,他认为在内府各局担任监督的宦官人数增加太多,这样会导致军队耗费太大,以致损耗国力。
B.蒋瑶被外放为荆州知府,修筑了黄潭堤。武宗南巡时,蒋瑶只是提供皇帝的用具而已,没有赠送东西。
C.嘉靖年间,朝廷工程繁多,耗费巨大,蒋瑶严格遵循皇帝的意图进行规划设计,对此皇帝非常高兴,并多次对他进行赏赐。
D.蒋瑶退休后居住在陋巷之中,和尚书刘麟、顾应祥等人组成了一个文酒社,徜徉于岘山之间。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5分)
(2)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