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已知质量且质量相等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甲 乙
(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一个实验器材是:________
(2)图乙是弹簧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图线,由此可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为________N/m。
杨小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小车搁置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纸带连接车尾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来测定小车的加速度a,小桶通过细线对小车施拉力F。在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对小车拉力F的大小,测得小车所受拉力F和加速度a的数据如下表:
(1)根据测得的数据,在下图中作出a-F图象。
(2)由图象可知,小车与长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N。
(3)若要使作出的a-F图线过坐标原点,需要调整实验装置,可采取以下措施中的()
A.增加小车的质量 |
B.减小小车的质量 |
C.适当垫高长木板的右端 |
D.适当增加小桶内砝码质量 |
用接在50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点作为计数点,分别标作0、1、2、3、4。量得0、1两计数点间的距离s1=30.0mm,3、4两计数点间的距离s4=48.0mm,则:
(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______仪器,工作电压为______。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______s打一次点;
(2)小车在0与1两计数点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3)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m/s2。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伽利略对落体运动规律探究过程如下:
A.伽利略依靠逻辑的力量推翻了亚里斯多德的观点; |
B.伽利略提出了“落体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成正比”的观点; |
C.为“冲淡”重力,伽利略设计用斜面来研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情况; |
D.伽利略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斜面从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并记录相应数据; |
E.伽利略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记录相应数据;
F.伽利略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G.伽利略将斜面实验得到的结论推广到斜面的倾角增大到90°时。
(1)与上述过程中B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要素是 ;
(2)与上述过程中F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要素是 。
如图(a)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的操作:取下 ,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垫高;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如果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则应 (减小或增大)木板的倾角,反复调节,直到纸带上打出的点迹 为止。
(2)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周期T0=0.02s。下图是某同学在正确操作下获得的一条纸带,A、B、C、D、E每两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标出,写出用s1、s2、s3、s4以及T0来表示小车加速度的计算式:a= . 根据纸带所提供的数据,算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有三个实验步骤: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和两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
(2)在纸上根据F1和F2的大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3)只用一只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测力计拉时相同,记下此时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
以上三个步骤中均有错误或疏漏:
(1)中是 。
(2)中是 。
(3)中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