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倾角为37°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为1kg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以8.0m/s的初速度由底端冲上斜面,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g取10m/s2,sin37°=0.6,求:
(1)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时的加速度;
(2)若使物体不至滑出斜面,斜面的最小长度;
(3)物体再次回到斜面底端时的动能。
如图, 一轻弹簧原长为 , 其一端固定在倾角为 的固定直轨道 的底端 处, 另一端位于直轨道上 处, 弹簧处于自然状态, 直轨道与一半径为 的光滑圆弧轨道相切于 点, 均在同一竖直面内。质量为 的小物块 自 点由静止开 始下滑, 最低到达 点(末画出 , 随后 沿轨道被弹回, 最高点到达 点, , 已知
与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取 )
(1) 求 P 第一次运动到 点时速度的大小。
(2) 求 运动到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3) 改变物块 的质量, 将 推至 点, 从静止开始释放。已知 自圆弧轨道的最高点 处水平飞出后, 恰好通过 点。 点在 点左下方,与 点水平相距 、竖直相距 , 求 运动到 D 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改变后 P 的质量。
为测量小铜块与瓷砖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一同学将贴有标尺的瓷砖的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形成一倾角为 α的斜面(已知sin α=0.34,cos α=0.94),小铜块可在斜面上加速下滑,如图所示。该同学用手机拍摄小铜块的下滑过程,然后解析视频记录的图像,获得5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每个时间间隔Δ T=0.20 s)内小铜块沿斜面下滑的距离 s i( i=1,2,3,4,5),如下表所示。
s 1 |
s 2 |
s 3 |
s 4 |
s 5 |
5.87cn |
7.58cm |
9.31cm |
11.02cm |
12.74cm |
由表中数据可得,小铜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m/s 2,小铜块与瓷砖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_。(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 m/s 2)
如图所示,一倾角为 的固定斜面的底端安装一弹性挡板, 、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 和 , 静止于斜面上 处。某时刻, 以沿斜面向上的速度 与 发生弹性碰撞。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等于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与斜面间无摩擦,与挡板之间的碰撞无动能损失。两物块均可以看作质点,斜面足够长, 的速度减为零之前 不会与之发生碰撞。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
(1)求 与 第一次碰撞后瞬间各自的速度大小 、 ;
(2)求第 次碰撞使物块 上升的高度 ;
(3)求物块 从 点上升的总高度 ;
(4)为保证在 的速度减为零之前 不会与之发生碰撞,求 点与挡板之间的最小距离 。
某型号质谱仪的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 、 为竖直放置的两金属板,两板间电压为 , 板为记录板,分界面 将 、 间区域分为宽度均为 的Ⅰ、Ⅱ两部分, 、 、 、 所在平面相互平行, 、 为 、 上两正对的小孔。以 、 所在直线为 轴,向右为正方向,取 轴与 板的交点 为坐标原点,以平行于 板水平向里为 轴正方向,竖直向上为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区域Ⅰ、Ⅱ内分别充满沿 轴正方向的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 和 .一质量为 ,电荷量为 的粒子,从 孔飘入电场(初速度视为零),经 孔进入磁场,过 面上的 点(图中未画出)进入电场,最终打到记录板 上。不计粒子重力。
(1)求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 以及 点到 轴的距离 ;
(2)求粒子打到记录板上位置的 坐标;
(3)求粒子打到记录板上位置的 坐标(用 、 表示);
(4)如图乙所示,在记录板上得到三个点 、 、 ,若这三个点是质子 、氚核 、氦核 的位置,请写出这三个点分别对应哪个粒子(不考虑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不要求写出推导过程)。
如图所示,一轻绳吊着粗细均匀的棒,棒下端离地面高H,上端套着一个细环,棒和环的质量均为m,相互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kmg(k>1)。断开轻绳,棒和环自由下落。假设棒足够长,与地面发生碰撞时,触地时间极短,无动能损失.棒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空气阻力不计。求:
(1)从断开轻绳到棒和环都静止,摩擦力对环及棒做的总功W.
(2)从断开轻绳到棒和环都静止,棒运动的总路程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