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 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 B.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 C.中国无产阶级无任何政治权利 |
| D.中国革命不能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 |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记载:六朝时期大中型墓葬多数发现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乃至两广与云南等地呈渐次下降分布,随葬品规格也依次降低。据此我们可以推断( )
| A.南方依然保留宗法分封制度 |
| B.官僚统治阶级内部等级森严 |
| C.中原人口南迁逐步开发江南 |
| D.长江中下游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
西汉武帝时期设立了十三个州,其中十一个州的名称沿用了《尚书》、《周礼》中的州名。这反映了()
| A.地方行政区划变化 | B.儒学的地位在上升 |
| C.监察体制走向成熟 | D.皇权专制得以巩固 |
现任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认为:“当今世界己发生根本性变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全球政治和经济重心已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转移。……探讨应对共同挑战的新准则是论坛的工作重心。”符合材料表述的是()
| A.发展中国家正在超越发达国家 |
| B.世界多极格局已经形成 |
| C.国际经济政治秩序需要重构 |
| D.大国结盟应对新势力的挑战 |
苏(俄)联某领导人指出:“一条是资本主义道路,就是用在农业中培植资本主义的方法使农业成为大农业……另一条是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农业中培植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任何第三条道路都是没有而且不可能有的”这一论断( )
| A.是对苏联国情的准确概括 |
| B.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要求 |
| C.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
| D.不利于苏联农业经济长期发展 |
1908年底,德意志部分议员提出议案,要求详细规定帝国宰相的职责,规定皇帝的宣战权必须得到议会的赞同。这些议案没有获得通过,但帝国议会获得了在质询宰相时通过多数决议确定国会意见的权力,还可以宣布对宰相不信任。这表明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 )
| A.剥夺皇帝的行政大权 | B.政治作用得到增强 |
| C.最终获取了立法大权 | D.决定宰相政治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