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
A.“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
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相反,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帝国主义势力加剧。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导致社会道德沦丧 |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的变化 |
C.要用新文化取代旧文化才能胜利 |
D.革命导致列强势力进一步壮大 |
“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
A.否定君主制 | B.将维新思想付诸实践 |
C.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 | D.要求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
19世纪初,英国兴起抵制教会的“新大学运动”,出现了以自由、民主精神办学的伦敦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进入20世纪,甚至教会大学也大量增加了面向现实的世俗课程。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 | B.近代科技和工业化的扩展 |
C.教育世俗化的不断发展 | D.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 |
科幻片《星际穿越》是对“以一种全新的模式重建了宇宙体系,物体不只是三维空间,而是四维的,长、宽、厚与时间组成四维的‘时空连续统一体’科学理论的具体形象的表达”。该理论:
A.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
B.为人们发现海王星提供了理论依据 |
C.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
D.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
著名学者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文版序言中说:“19世纪下半叶,受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的影响,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察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同名目的‘文明史’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对材料解读表述最准确的是:
A.西方近代的史学发展由片面不完善走上全面完善 |
B.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 |
C.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原先文明史观科学 |
D.全球史观应该成为当今研究世界历史的唯一科学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