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上海格致书院的一份试卷这样记载:“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其大旨谓,凡植物、动物之种类,时有变迁。……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①该书应是《物种起源》
②该书首次提出进化论
③其思想对中国近代产生了重大影响
④该理论开始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理论基础
A.①②③④ | B.②④ |
C.①③ | D.①② |
中国的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了一股收藏中国瓷器的热潮。下列是欧洲某收藏家的三个典型藏品,请判断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不早于中国的
A.唐朝 | B.元朝 | C.明朝 | D.清朝 |
被称为“茶神”的唐朝人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统;②陆羽推崇越州青瓷;③瓷器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④唐朝时期白瓷质量不如青瓷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③④ |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
右图为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
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
A.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 |
B.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
C.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
D.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 |
南越王国是秦末汉初时,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的一个独立王国。20世纪80年代,在广州出土的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国君的坟墓,里面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广州市政府在其基础上,建成南越王博物馆,参观南越王博物馆你可能
A.看到铜钱 |
B.看到有波斯等国传入的一些物品,了解到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 |
C.只看到少量的青铜品,而看不到铁器 |
D.听讲解员讲述当时南越国人采用曲辕犁耕田 |
下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从图中我们能读出的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①牛耕在当时得到了推广;
②中国传统铁犁形状基本定型;
③东汉绘画技术高超;
④东汉精耕细作技术得到提高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③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