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 A.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 B.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
| 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 D.确立教育“三个面向”思想 |
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会谈,
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 | 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
| C.台湾不以地方性代表会谈 | 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
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所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包括( ) 
| A.政治协商会议的举行 |
| B.战略决战的胜利 |
|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
|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举行 |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说明( )
| 姓名 |
毛泽东 |
朱德 |
刘少奇 |
宋庆龄 |
李济深 |
张澜 |
高岗 |
||||
| 政党 |
中共 |
中共 |
中共 |
民革 |
民革 |
民盟 |
中共
|
《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
| 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 D.巩固苏维埃政权 |
某个电影中有以下情节:“在市政厅门前,正对着大门搭了一个大讲台……讲台前面旌旗招展,其中有些三色国旗,但全部镶成红边——人民政权的标志。人山人海的广场上人们唱起歌来,乐队高奏《马赛曲》,号声响亮……”这部电影中的情节反映的可能是哪一时期的历史大事?()
| A.19世纪三四十年代 | B.19世纪七十年代 |
| C.19世纪五十年代 | D.19世纪六十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