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说:“秦始以宇内自私,一人独运于其上,而守宰之任骤更数易,视其地如传舍(“传舍”是指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
| B.血缘纽带、家国同构 |
| C.君主专制、官僚政治 |
| D.“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根据国情,我国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
|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
| B.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
| C.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
| D.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断,该片断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 | 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
| C.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影响 | 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 |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③“井冈山”精神④“长征”精神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①③④② | D.①③④② |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
| 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
| 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
| C.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
| D.五国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