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符合材料中两种“爱国主义”定义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 B.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
C.维新变法与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和维新变法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中日邦交正常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其中“天定”的是

A.殷周成败 B.嫡庶亲疏
C.分封远近 D.爵位高低

有科学家曾预言“在我之前,人们都认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从宇宙中拿走,那剩下的就是时间和空间,我却证明,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拿走了,什么都不剩下。”这位科学家()

A.提出的理论能正确解释潮汐的成因
B.提出的理论突破了近代物理学的理论框架
C.建立的信息网络大大缩小时空距离
D.论证了时间和空间可以单独变化

美国出口金融产品,印钞票,“生产”股票、债券……美国生产100美元的成本是6美分,利润为99.4美元……对美国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是各国拿着美元但不到美国买东西,美元永远在美国境外流通。这一现象反映了()

A.美元是当今世界唯一的国际货币
B.美国利用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操纵世界经济
C.美国利用美元优势掠夺世界财富
D.发达国家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受内外因素的作用,1933年7月《申报月刊》发起的关于中国现代化的讨论,共收到3篇短论和16篇专论,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倾向,完全赞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只有1篇。导致这一倾向形成的国际因素是()

A.苏俄新经济政策在恢复和发展经济上取得良好效果
B.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卓越
C.经济危机期间欧美民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质疑
D.罗斯福新政中对劳工权益的保障

1921年《学艺杂志》之《文学与国家关系》一文中写到:“求欧化而兼重国粹可也,弃国粹而偏重欧化不可也。数典而忘祖,舍田而耘,立见其败。”这段话反映了作者()

A.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的顽固思想
B.全盘否定西方文化的价值
C.反对中西文化的调和
D.没有摆脱“中体西用”的窠臼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