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符合材料中两种“爱国主义”定义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 B.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
C.维新变法与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和维新变法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中日邦交正常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下列材料不能用作该论文论据的是 

A.《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B.《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C.《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D.《聊斋志异》:“(女)儿已委身乔郎矣,更无归理。如有变动,但仍一死!”

研读下表(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的相关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
科技发明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①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世界,为人类文明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 
②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出现,使中西科技发展趋势发生了逆转 
③受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中国明清科技发展迟缓,最终被西方超越 
④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造成的社会环境不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A.①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有一位思想家说:“大而天地阴阳,细而昆虫草木,皆当理会。一物不理会,这时便缺此一物之理。……须是开阔,方始拓展”。这是

A.董仲舒在宣扬“三纲五常” B.朱熹的在讲解“格物致知”
C.陆九渊在解释“心即理也” D.王守仁在阐发“致良知”

某校学生在进行题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表,其中论证最为严谨的是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