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的“合”。作者认为
A.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
B.行省制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 |
C.行省制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
D.行省制充分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基本摈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 |
有学者指出,当前的世界已经不是“国家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世界社会”,或者说世界已碎化为所谓的文明集团,并逐渐建立一个全球公民社会。该学者的这一观点主要强调全球化
A.弱化了各国国家主权 | B.消除了国家之间差别 |
C.缩小了世界贫富差距 | D.化解了国家之间矛盾 |
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世界政治格局逐渐表现出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下列各项中,属于世界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发展表现的是①欧洲联盟成立②1992年第十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召开③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特别委员会成员④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③④ |
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整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
A.政府之间的合作 | 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 |
C.企业之间的联合 | 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 |
观察右图,从中你无法得到的信息是
(各国货币)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B.“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的一种反映 |
C.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 |
D.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
2011年2月,在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各常任理事国态度不一,美国坚决反对德国“入常”但支持日本,而中国则坚决反对日本“入常”。四国“入常”及各常任理事国的不同态度反映了①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②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③经济地位影响政治地位④联合国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