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这表明黄宗羲
A.反对实行君主制度 | B.指出了废除宰相的弊端 |
C.认为君主不能世袭 | D.强调宰相职位应该世袭 |
从《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是(图例中农业税要加点区别。)
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B.农业税不断稳步增长 |
C.商品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提高 |
D.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
下图中,全国人口数目最多的时期适逢
A.文景之治 |
B.光武中兴 |
C.贞观之治 |
D.开元盛世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 “革命” 主要是指
A.商鞅变法 |
B.秦的统一 |
C.中央集权制建立 |
D.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
在判定文明时代出现的具体标志时,有学者将其物化为:(一)以宗庙、宫室为核心的都城的设立;(二)王陵区的存在;(三)青铜礼器与青铜兵器被比较广泛地使用;(四)已能记载语言的文字的应用。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
A.一万年前 |
B.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
C.商周时期 |
D.秦汉时期 |
《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述和叙述。”材料中对史料的叙述能够体现
A.任何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 |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