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1923—1926年的频度高于前两段时期,其原因是
| 起止时间 |
1915—1918 |
1919—1922 |
1923—1926 |
| 文章篇数 |
770 |
631 |
128 |
| “革命” |
0.78% |
2.45% |
25.14% |
A. 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
B.十月革命的影响
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
D.土地革命的开展
1920年,有位晋商到广州考察经商事宜,他不可能( )
|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进出商业公司 | B.随身携带粮票,购买面包 |
| C.到西餐馆就餐,品尝法国干红 | D.当地的商人称呼他为“先生” |
最早颁布“废止缠足”法令的是( )
| A.晚清政府 |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 C.北洋军阀政府 | D.新中国政府 |
下列近代中国的几种人中最先穿上西装的有可能是( )
| A.通商口岸的码头工人 | B.内地学校里的生员 | C.乡下的土财主 | D.洋行里的职员 |
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目的是( )
| A.实现李白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 | B.解决中低收入职工的住房问题 |
| C.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住房问题 | D.开发商品房市场,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
标志中国铁路诞生的铁路是( )
| A.淞沪铁路 | B.唐胥铁路 | C.京张铁路 | D.京汉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