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学家在评论某一文学流派时说:“(它)创造的艺术世界不是模拟现实的‘镜像世界’,而是一个想象的、超现实的、主观化了的世界,通过塑造这个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理想世界,纵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和表达愿望。”据材料所知,此文学家所评论的文学流派是( )
A.古典主义 | B.自由主义 |
C.浪漫主义 | D.现实主义 |
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包产到户”的实施 |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用风扇、鼓风机来降温的措施。但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以上材料说明
A.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主动权 | B.企业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 |
C.有利于节约资源 | D.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
|
右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
它反映了()
A.当时渔业高产丰收 |
B.渔业生态环境良好 |
C.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 |
D.当时的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 |
如下图所示,1950年中国与美国、印度在钢、发电人均产量方面的比较。为克服下表中这种现状,我国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三年经济恢复计划的实施 |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
C.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 D.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 |
|
右图中的现象破坏了社会和谐,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造成严重挫折,导致社会不和谐,主要是由于()
A.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B.浪费了不少资源 |
C.实行平均主义,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
D.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