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
)以黄公望为代表的所谓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其画作多表现“隐居”“出世成仙”的情感。可知其画作应属于 ( )
A.山水画 | B.人物画 |
C.文人画 | D.风俗画 |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 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下列文学现象,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 )
A.《离骚》 | B.《子虚赋》 |
C.《论语》 | D.《诗经》 |
下图说明( )
A.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 |
B.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 |
C.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 |
D.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
文字是一定时期社会的产物。古代汉字“羣”(群)结构是:君在羊(百姓)的上边,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君”字体现了君权神授 |
B.“羣”字与“民贵君轻”有着根本的区别 |
C.“羊”字说明了人民群众处于被统治地位 |
D.“羣”字是宋明理学的产物 |
如下图出自中国古代一本劝人行善的通俗书籍。图片右上方的文字为:“宋程一德,粗识字义,孜孜欲人为善,每遇嘉言懿行,不分三教,捐资刊布(刻版印行),冀人警醒。一夕,梦帝君告曰‘汝能广行三教,所刻俱录报天庭矣。’自是,三教典籍不学而晓,子孙悉俊拔,多少年高第。”从材料中,你能得到的信息包括( )
①雕版印刷技术更加成熟
②三教合流
③三教典籍成为科举内容
④文人画盛行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