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恶西法者见六经古史之无明文,不察其是非损益而概屏之,如诋洋操为非, 而不能用古法练必胜之兵;诋铁舰为费,而不能用民船为海防之策,是自塞也。自塞者,令人固蔽傲慢,自陷危亡,略知西法者又概取经典所言而傅会之,以为此皆中学所已有。如但诩借根方为东来法,而东习算学,但矜火器为元太祖征西域所遗,而不讲制造枪炮,是自欺也。自欺者,令人空言争胜,不求实事。溺于西法者甚或取中西之学而糅杂之,以为中西无别,如谓《春秋》即是公法,孔教合于耶苏,是自扰也。自扰者,令人眩惑狂易,丧其所守。综此三蔽,皆由不观其通。……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汔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设学》
材料二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 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材料三 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富屯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注: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四 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开办情况表(截止得到2006年9月)
地区 |
亚洲 |
欧洲 |
美洲 |
非洲 |
大洋洲 |
数量(单位:所) |
31 |
41 |
27 |
6 |
3 |
——中国教育新闻网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张之洞的主要观点。反映这一观点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什么?
(2)材料二中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指出其主要意图。
(3)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对传统儒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
(4)材料四中孔子学院在全球开办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对待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请根据下面三张关于孔子的纪念邮票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游列国(邮票)
材料二杏坛讲学(邮票)
材料三 1989年《孔子诞生二千五百四十周年》纪念邮票
(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回答,孔子周游列国主要是为了宣扬什么思想?当时的统治阶级接受了吗?为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二回答,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有什么积极作用?
(3)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三,说说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纪念孔子。请联系你熟知的现实社会中的某一问题,举例说明正确对待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
材料1 1971年7月,尼克松认为世界已有五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以及苏联和美国,在本世纪1/3时间里,这五支力量将成为……决定末来的中心。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2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2年,二十年间,中美处于敌对状态。在你担任总统的时候,改变了这个状态。我非常赞赏你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以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我知道你是反共产主义的,而我是共产主义者.
———邓小平1989年见尼克松时的谈话
材料3 “在这个世纪……实行过去失败了的任何政策都是不行的,遏制已过时”
——尼克松《不战而胜》
材料4“在美苏进行对话的同时,美国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尼克松与戴高乐的谈话
①据材料,指出美国急于改善中美关系的三个原因。
②结合所学,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自身的战略利益”是什么?据此美国在亚洲采取了哪些重大政策?
③材料3,邓小平说“我非常赞赏您的看法”是基于什么考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4分)
(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2分)其依据是什么? (2分)
(3)戊戌变法采取了康有为所说的“上策”,但还是失败了。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竟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的理念。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材料二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见下图)
材料三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材料四 1529年,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开始与罗马教廷走向决裂;1533年,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因素。
(2)材料二的行动是针对当时的什么事件? 这一行动有何重要意义?
(3)依据材料三,分别指出两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宗教改革有何显著特点?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论囚,渭水尽赤
——《资治通鉴》
材料四董仲舒说上曰:“……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四,见税什伍。……”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商鞅变法存在的弊端。
(3)虽然商鞅变法存在弊端并且曾遭到强烈的反对但还是成功了,试结合材料和有关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