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表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据表回答:
烧杯编号 |
种子数 |
种子所处的环境条件 |
A |
50粒 |
适量的水、25℃ |
B |
50粒 |
①25℃ |
C |
50粒 |
适量的水、4℃ |
(1)若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作对照的两组烧杯是____(填烧杯编号),若每组种子数都是1粒,你认为是否科学?____(选填科学还是不科学)。
(2)若A与B对照,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表①处应填的条件是____(选填干燥或适量的水)。
(3)预期种子能正常萌发的是____烧杯,若此实验选择的是水稻种子,则其萌发所需营养来自种子的____。
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李强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1)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 000 mL的清水中2~3天;
(2)在4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B、C、D;
(3)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4)在四只鱼缸中分别加入50 mL、100 mL、200 mL、400 mL电池浸出液;
(5)再向各鱼缸中分别放入三条金鱼,定时喂喂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见下表:
A |
B |
C |
D |
|
所加浸出液的体积/mL |
50 |
100 |
200 |
400 |
金鱼成活时间/天 |
15 |
12 |
7 |
1 |
根据以上设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提出的假设是 。
(2)该实验第5步中,放入各鱼缸的金鱼必须是 。
(3)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
(4)实验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 。该如何设置? 。
(滨州市2008)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豌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表:
(1)根据此实验可得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若继续培养,几周后幼苗生长良好的是_________组。
(2)要证明“光照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在实验设计上可选用_________ 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3)请对上述实验条件稍加改动,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甲、乙两同学对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分别进行了如下探究:
甲同学将盆栽的天竺葵进行24小时暗处理(即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乙同学对盆栽的带银边的天竺葵不进行暗处理。甲、乙两同学将各自盆栽的天竺葵移到阳光下照射。
几小时后,甲、乙两同学各自从自己盆栽的天竺葵上摘下叶片。
甲、乙两同学把各自摘下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两个小烧杯里隔水加热10——15分钟(甲摘取的叶片放入A烧杯,乙摘取的叶片放入B烧杯)
二者都用清水漂洗叶片,然后再把各自摘取的叶片放到两个培养皿里(甲摘取的叶片放入A培养皿,乙摘取的叶片放入B培养皿),向叶片滴加碘液。
稍停片刻,再用清水冲掉碘液。
实验现象:甲摘取的叶片除银边不变蓝外,其余部分都变蓝;乙摘取的叶片全部变成蓝色。
请回答:
(1)甲、乙两同学分别对光合作用所需的等条件进行了探究
(2)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甲、乙两同学所得到的实验结论可靠吗?并说明理由(对实验结论不可靠的进行说明)
(4)如果让你做该实验,提出你的改进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是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
实验过程: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唾液,并充分搅拌;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清水,并充分搅拌;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mL唾液,不搅拌。
将三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1号试管不变色,而2号试管和3号试管中的馒头可能变成色。
结果分析:
1号试管中的馒头碎屑没有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了。
2号试管中馒头碎屑变色的原因是。
3号试管中馒头块变色的原因是馒头块中的淀粉没被唾液彻底的消化,淀粉遇碘变蓝色。
实验结论:淀粉的化学消化是从开始的。
下表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回答问题:
试管 |
加入的物质 |
操作 |
水温 |
时间 |
试剂 |
① |
馒头碎屑+唾液 |
充分搅拌 |
37℃ |
10分钟 |
碘液 |
② |
馒头碎屑+清水 |
充分搅拌 |
37℃ |
10分钟 |
碘液 |
③ |
馒头块+唾液 |
不搅拌 |
37℃ |
10分钟 |
碘液 |
(1)若以①和②为一组实验,则实验变量是 ,其中 为对照组,加碘后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号试管液体变蓝, 号试管液体不变色。
(2)科学探究中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所以要设置重复组,因此就同一个实验在相同条件下要重复做几次,实验结果应取多次实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