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阴影为地面季风的地理分布区,完成下列问题。

关于图中①、②两地季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地1月盛行西北季风,7月盛行东南季风
B.②地夏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②地某年若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则该年易产生洪涝灾害
D.①地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②地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当③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

A.①地高温多雨 B.②地寒冷干燥
C.③地形成高压中心 D.为1月份左右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 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 锋面系统与天气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每年9月7日前后为“白露”节气,届时我国多数地区昼夜温差往往为全年最大。夜间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叶或花瓣上,早晨的阳光照射,看上去洁白晶莹,因而得“白露”美名。

结合“中国白露至秋分期间平均日较差分布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B地一定为8℃以上
B.A地与B地最大差值可达8℃
C.温差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在此期间上海出现“白露”机会一般比同纬度地区少

以下关于日较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大
B.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大
C.纬度高的地区比纬度低的地区日较差大
D.日较差大利于瓜果糖分积累

图中A地比B地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 B.地处内陆 C.纬度高 D.寒潮侵袭

弄清地理事象背后的成因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造成上图中甲区域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上图中乙地气温高达40℃以上,其成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A.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B.沙漠地表,增温较快
C.副高控制,气流下沉增温 D.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

伴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环境也发生着变化。图2所示的是“我国某地相同降水量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线”。

图2中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曲线②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③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④乙过程下渗量小于甲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甲曲线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最大值的原因是

A.天然调蓄能力强 B.城市热岛效应
C.城市硬化地面广 D.雨季提前到来

岩芯是根据地质工作或工程的需要,使用环状钻头及其他工具,从孔内取出的圆柱状岩石样品。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演化主要受气候冷暖干湿变化的控制,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的高低分别指示了湖水的咸化与淡化,可以间接反映气候的干湿变化;质量磁化率可以粗略地反映气候的干湿变化,气候湿润利于磁性矿物的形成与聚集。

结合“我国西北内陆某封闭湖泊采样点垂直剖面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样点岩芯埋藏越浅,距当今时间越远
B.采样点岩芯的沉积年代约为2000年
C.在68.5cm深处磁化率达到最大值,而对应的碳酸盐含量也达到最大值
D.总体来看,磁化率变化曲线和碳酸盐含量变化曲线基本上呈反向变化

关于1910~1930年该湖泊的环境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总体上气候趋于冷干,湖泊蒸发量小于降水量
B.总体上气候趋于暖湿,湖泊得到较多的降水和径流补给
C.湖泊水位、盐度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D.总体上湖泊水位较低,水体盐度较高

吉林雾淞、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被誉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

四大自然奇观中成因相同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关于四地地理环境共同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年较差较小 B.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C.夏季多雨 D.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