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一定量的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5.6g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得固体14g。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 | 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硝酸银 | B. |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 | 
| C. | 滤出的固体中含有银7.6g | D. | 滤出的固体中含有铜6.4g | 
向一定质量CaCl 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 2CO 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 2CO 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P点时的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 | 
| B. | R点对应坐标的数值为180 | 
| C. | O至P过程中溶液的pH变大 | 
| D. | Q至R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 |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 20℃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 B. | 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 
| C. | 40℃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 
| D. | 将40℃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会有晶体析出 | 
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种的方法,错误的是( )
| 选项 | 待鉴别的物质 | 鉴别方法 | 
| A | CO 2与O 2 | 燃着的木条,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 
| B | 棉线与羊毛线 | 点燃,闻产生的气味,观察生成的灰烬 | 
| C | AgCl与NaCl | 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 
| D | NaOH与Na 2CO 3 | 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的颜色的变化 |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 B. |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 
| C. | 生成物一定是氧化物 | 
| D. |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