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热点透视]一天,晓晓独自一人在江边游玩,看到几个人好像在拍电视剧,他就好奇地走上前去看热闹。其中一位阿姨对晓晓说:“我们剧组正缺少一位小朋友做群众演员,你愿意吗?”这真是太有诱惑力了,晓晓欣然答应。在化妆的过程中,那位阿姨问他:“你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几点下班?”“你住在哪里?”晓晓一一如实回答。接着那位阿姨说: “拍戏需要换我们的剧服,你把衣服脱了吧。”晓晓就把放有自己家钥匙的衣服留在了车上。拍了几个镜头之后,剧组决定到别处去拍,那位阿姨要求晓晓一起上车,晓晓高兴地答应了……
(1)晓晓的做法中存在哪几处安全隐患?
(2)为了免遭非法侵害,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为晓晓上一堂安全教育课。
(3)请你设想一下,上述情境会有怎样的结果?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网络交往时学会自我保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观察下边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幅画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一点,2分)
(2)针对漫画中问题,我们应该树立哪些正确观念?(三点,6分)

材料一: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作出修改
材料二: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的日子。泰州市围绕宣传活动的主题举行了形式多样的集中宣传活动。泰州市委书记张雷指出,法制宣传教育承担着普及法律知识,弘扬、培育法制精神,引导法制行为的重要职责,对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回答:
【小试牛刀】
(1) 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刑事诉讼法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以它为依据?
【我思我悟】
(2) 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积极参与】
(3) 为了宣传宪法,学校决定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请你出谋划策:策划一种宣传形式并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形式:
标语:
【我思我行】
(4) 在宪法实施过程中,作为青少年学生,你应该怎么做?

2013年9月22日,法庭对被告人薄熙来以受贿罪、贪污罪、滥用职权罪依法判处刑罚,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1) 材料体现了我国实施的哪项治国方略?这一方略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 薄熙来案件给我们怎样深刻的启示?

【社会关注】3月,有传言江苏射阳农村商业银行的一个网点将要倒闭,引起了近千群众恐慌挤兑现金。经查实这又是一个谣言,银行方面立即对群众进行宣传解释称“储户存款受法律保护”,但此举并未快速缓解挤兑的情况。
据悉,该网点所在的盐东镇近年来发展了数十家担保公司,时有发生担保公司老板跑路的现象,当地居民对银行问题颇为敏感。24日中午前后,一则“射阳农商银行将要倒闭”的谣言在民间流传,民众一传十,十传百,因而引发挤兑风潮。
【编辑点评】又是一起谣言惹的祸,轻信了谣言的居民或许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存在盲目的从众心理。但这真不能全怪他们,一些不正规的金融机构和不完善的金融政策,导致谣言有煽动人群的力量,目前造谣者已被抓获。
(1)请你运用法律方面的知识评析材料中的造谣行为。
(2)根据材料分析造谣者能得逞的原因。
(3)结合材料请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角度谈谈怎样才能让谣言无处藏身?
【观点碰撞】(4)有人说:“言论是自由的,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否则,就不自由了。”还有人说:“真正的自由和权利是受到限制的,没有绝对的自由。”请问:你赞同哪个观点,说说理由。

少年郝某,在校读书期间,经常旷课、迟到,不能完成学习任务。一次他在校门口打架,将一同学打伤,被拘留5天。后来他结识了社会上的一些“哥们”,学会了吸烟、喝酒,出入营业性网吧,多次参加赌博。老师劝他要遵纪守法,寻找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他认为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目前的方式可以愉悦身心,放松心情。后来因为持刀抢劫被抓获,并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在法庭上郝某悔恨地说:都是我禁不起灯红酒绿生活的诱惑,追求享乐才有这样的下场。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郝某有哪些不良行为?
(2)郝某后来抢劫的行为有无构成犯罪?依据有哪些?判处郝某有期徒刑的是什么机关?
(3)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谈谈青少年如何才能避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