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
春,伴随着如烟、如雾、如纱的细雨,悄然降临在人间,给大地母亲换上了一件充满朝气的新衣。
草儿,在温暖的春风吹拂下,伸了一个懒腰,直起了经过一冬考验的身子。在一阵阵的春雨哺育下,吸足了养分,换上了一件嫩绿的衬衫。娇气的“柳姑娘”,在春风吹拂下,摆着长发似的修长而柔软的枝条,枝条上那黄绿色的像眉毛似的狭长叶子,使“柳姑娘”更加婀娜多姿,百般迷人!调皮的白扬,被春雨一洗,当起了老汉。它那交错的树枝上挂着的“松毛虫”似的扬絮真好像老汉长长的“胡须”!
大概春风是一个“传令兵”吧!春风轻轻一刮,远在南方的大雁便纷纷飞回到了北方,褐色的大雁整整齐齐地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在老家北方瓦蓝瓦蓝的天空中飞翔!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随着大雁回到了故乡,它们尖尖的小嘴巴在人们还没看清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早就捉住了一只只小虫子。
(1)这篇文章一共有( )个自然段,描写的都是( )季的景色。
(2)文章是从( )几个方面描写春天的景色的。
(3)文章多次用了比喻句:
①春天的细雨,( )。
②“娇气的柳姑娘”,在春风吹拂下,( ) 。
(4)找出一句比喻句,“___________”画下来 。
课外阅读《加了一句话》
一天中午,在人来人往的街头,一位著名诗人看见了一个老妇人木然地站着。她佝偻着腰,衣衫褴褛,苍白的头发在风中飘荡。在她身旁,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街上乞讨。诗人走到老人跟前,俯下身子问道:“老人家,今天给你的钱多吗?”听到有人询问,老人先是一愣,接着长叹一声,说:“我……今天什么也没有得到。”诗人听了,拿出笔,悄悄地在木牌的那行字前面写了一句话“春天到了”。他把身上带的钱全给了老妇人,说:“这够你吃一顿饭了。”
晚上,这位诗人又经过这条街。他看到来往的行人经过这块木牌时,大都停了下来。无论是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还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少男少女,都掏出一枚枚铜币送到老人的手里,就连衣着寒酸的小职员,也摸出一枚铜币交给老人。诗人远远地看着,脸上露出欣慰的神情。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诗人仅仅在原来那句话的前门加了四个字竟产生了这么大的魔力是啊,春天多么美好。但是,对于双目失明的人来说,仍然是一片漆黑。何况这是一位贫困交加、风烛残年的老妇人呢!诗人的语言,用美好衬托出不幸的人更加不幸。这位盲妇人,一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到,谁能不产生同情之心呢?
(1)给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褴褛()木然()漆黑()
(3)文章描写街头,用了“人来人往”这个词,你还能写出两个形容人多的词语:、。
(4)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内心满意并感到宽慰。()
②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5)请将文中最后一句话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的原意。
(6)诗人只是在那几个字前加了一句话,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魔力?请谈谈你的理解。
(7)加了一句话,就使事情有了这么大的变化,语言的魔力真大!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呢?请写出一个。
课文《晏子使楚》片段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了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1)比一比,再组词。
淮()赔()窃()酒()
准()陪()窍()洒()
(2)照样子写词语。
笑嘻嘻
得意扬扬
(3)请用“——”画出表示“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意思的句子。
(4)“齐国人到楚国做盗贼”的原因是什么?
(5)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6)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课外阅读。
逗你玩(节选)
一个三十多岁的大嫂晾( )几件衣裳,让孩子机灵点,在门口看着,别让小偷偷去了。看见了小偷就喊她。
小孩就在门口看着,一动也不敢动。小偷过来了,看好几件衣服。“几岁了?”小孩说:“五岁了。”“叫嘛?”“小虎。”“小虎你认识我吗?”“不认识。”“咱俩一块玩吧。我叫逗你玩,我姓逗,叫逗你玩。小虎,你叫我。”“逗你玩。”“太好了。”这样叫了几句,小偷就过去把褂( )子拽( )下来。“妈妈,他拿咱褂子啦。”“谁呀?”“逗你玩。”“好好看着。”小偷又把裤子拽下来了。“妈妈,他拿咱裤子呢!”“谁呀?”“逗你玩。”“这孩子,一会我揍你!看着,别喊。”小偷一会把被单拿下来了。“妈妈,他拿咱被面子呢。”“谁呀?”“逗你玩。”“这孩子,你老不老实,一会儿我揍你。”
妈妈出门一瞅( ),孩子还站着呢,一看衣服没了,“咱衣服呢?”“拿走了。”“谁拿走了?”“逗你玩。”还逗你玩呢!
(1)在短文中的括号里给加点字注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3)这是马三立先生的单口相声《逗你玩》的节选,文中的“逗你玩”是什么人?这段相声主要写了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逗你玩”,该怎么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松阅读快车。
一罐水
100多年前,法国军队侵占了西班牙。一个炎热的夏天,在一个干旱的地区,西班牙人在井里下了毒,不让法国侵略者喝水。有一小队侵略军在上尉维龙的带领下,到处找水喝。走了很多路,冲进一个小屋。
屋里有位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小女孩,冷冷地盯着他们。士兵要水喝,她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上尉命令:“搜!”士兵们到处乱翻,找到一罐水,一拥而上,争夺水罐。上尉命令他们放下。走过去,看了看满罐的清水,觉得喉咙像火烧似的,恨不得捧起来喝个精光。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倒了一杯,递给妇女说:“请你先喝!”妇女接过杯,看了看怀里的孩子,把水喝光了。维龙又倒了杯水递给女孩:“你也喝一点!”母亲缓缓接过杯子,亲亲女儿,用西班牙语低声说:“孩子,为了妈妈,喝吧!”女儿也喝了半杯水。上尉见此,倒了满满一杯,一饮而尽。士兵们也都喝了。一罐水很快喝光了。他们坐下休息,不料一个接一个倒地而死。妇女和孩子也死了。原来妇女早已在罐中下了毒。
人们都(纪念 怀念 钦佩 缅怀)这母女俩的爱国精神。西班牙解放后,大家为她们建了一座高高的纪念碑。
(1)根据短文内容理解词语。
一拥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饮而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尉命令:‘搜!’”表现了侵略者行为________(果断 粗暴);西班牙妇女冷冷地盯着他们,说明她对侵略者的________(憎恨 冷淡)。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反映了侵略者的________(狡猾 无耻)。
(3)短文中画“”的句子是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短文最后一自然段括号里选择适当的词语画上对号,再说说最后一自然段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刘大不善于说话,无端地得罪了许多人。有一次,他宴请朋友张三、李四、王五三人。张三、李四陆续来了。可是快到开席时,王五还没有来。刘大站在门口懊恼地说:“该来的不来!”张三正好站在他身旁,听了这话,袖子( )甩( )走了。李四从客厅里走出来问刘大:“这是怎么回事儿?”刘大也感到莫名其妙。着急地说:“哎呀,不该走的又走了。”李四一听,也不辞而别。这时,王五来了,刘大说:“你来得真不是时候!”王五一听,转身而去。刘大呆呆地站着,不明白这些客人为什么都走了。
(1)在短文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该来的不来”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张三心想,______________,所以甩袖子走了。
(3)“不该走的又走了”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李四心想,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不辞而别。
(4)王五为什么也转身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