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是一种常见的单质,B、C为中学常见的化合物,A、B、C均含有元素X。它们有如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元素一定为非金属元素 B.X元素可能为Al
C.反应①和②互为可逆反应 D.反应①和②可能为氧化还原反应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或实验原理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将氢氧化钠和盐酸混合反应后的最高温度作为末温度 |
B.纸层析法分离Fe3+和Cu2+的实验中,点样后的滤纸无需晾干就可将其浸入展开剂中 |
C.将KNO3和NaCl的混合液加热并浓宿至有晶体析出时,趁热过滤可分离得NaCl晶体 |
D.当锌完全溶解后,铁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会显著减慢,借此可判断锌镀层是否反应完全 |
用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NH3中含有3NA对电子对 |
B.工业用电解法进行粗铜精炼时,每转移1mol电子,阳极上溶解的铜原子数必为0.5NA |
C.将2 mol SO2和1 molO2混合在V2O5存在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分子总数等于2 NA |
D.VLa 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若Fe3+的数目为NA,则Cl-的数目大于3NA |
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周期元素。X为金属元素,X的单质能与冷水发生剧烈反应;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2倍,X与Y可形成化合物X2Y;Z单质为共用一对电子对的双原子分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Y2—的还原性较Z—强 |
B.Y的氢化物与X2Y所含化学键的类型相同 |
C.YO2与Z2均可作为漂白剂,但起漂白作用的原理不同 |
D.以石墨为电极电解XZ的水溶液,在阴极附近滴入酚酞可观察到溶液显红色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能热水器、沼气的利用、乙醇汽油都涉及到生物质能的利用 |
B.李比希燃烧法、钠熔法、铜丝燃烧法、纸层析法都是元素定性分析法 |
C.钢筋混凝土、玻璃钢、石棉瓦、碳纤维增强陶瓷都是常见的复合材料 |
D.液化、汽化、风化、熔化等都是物理变化 |
下列条件下的反应,放出最快的是
金属(粉末状)/mol |
酸的浓度和体积(mL) |
反应温度 |
|||
A |
Mg |
0.1 |
3mol/LH2SO4 |
10 |
20℃ |
B |
Al |
0.1 |
3mol/LHCl |
10 |
20℃ |
C |
Zn |
0.1 |
3mol/LCH3COOH |
10 |
20℃ |
D |
Fe |
0.1 |
6mol/LHNO3 |
10 |
20℃ |